她,30歲做課程顧問,8個月晉升總監:我不喜歡的學員更容易簽單

2019-08-06     辦學一點通

「我不喜歡!」

「我以後再也不要來上課了!「

「課程沒有意思不好玩不想學!」

儘管所有的機構都會將課程設置的充滿趣味,極盡所能抓住孩子的興趣,使課堂氛圍充滿歡樂,但當孩子從試聽課走出教室後,歡天喜地說喜歡要求報課的其實並不多。

本文轉自公眾號: 顧問式銷售

作者:Ayisha

大多數孩子的真實反應會是以上情況,「不喜歡」、「不想學」甚至現場表示「再也不要來了」。

當氣氛降到冰點,諮詢師該如何應對?

更有甚者,上周來試聽還嚷著不喜歡的孩子,一周後竟然背著隔壁機構的書包開心的去上課了,看起來很喜歡的樣子。

孩子口中的「不喜歡」到底是真的不喜歡、不適合,還是有跡可循?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其實,那些試聽完孩子說「不喜歡」的客戶,往往更容易被簽單。


0 1

合同細則都談好了

孩子忽然說「不喜歡」


YoYo一早的好心情此刻全部被打破,雖說自己已經是一個老諮詢師了,在這家舞蹈機構已經工作一年有餘了,遇到的孩子和家長也是各色各樣,本應非常淡定了,但是遇到這種「熊孩子」還是要憋出內傷。

小朋友叫安娜,非常可愛,這並不是她第一次來,上一次是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來試課,表現的非常喜歡,和老師的配合度也很高。

由於孩子之前有過說喜歡但不能堅持的黑歷史,媽媽表示要再帶她來體驗一下,如果孩子還是和上次的狀態一樣積極,那麼就給她報名。

本周安娜如約而至,進來的時候有一些不開心,但是進入教室後隨著老師的引導笑容逐漸出現,而且狀態越來越好,半節課過後就已經可以融入課堂,在老師的引導和糾正下,動作也開始像模像樣了。

門外的媽媽看在眼裡很是滿意,YoYo對這一單也是勝券在握了,已經和安娜媽媽談好了合同的細節,最後就差上完課和孩子再確定一下了。

似乎這是完美的一單,安娜上完課還開心的向媽媽炫耀老師獎勵的小貼紙,可當媽媽問孩子喜不喜歡的時候,安娜卻180度反轉大聲說:「我不喜歡」

笑容僵在了臉上,YoYo有點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她不理解一個5歲的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呢,從她的狀態明確的看的出來喜歡。

但很快YoYo調整了狀態,蹲下來和孩子開始聊天:

「你為什麼不喜歡呀?」

「老師看到你在裡面很開心呀。」

「和小朋友一起跳舞還能穿漂亮的裙子多美呀!」安娜媽媽也配合YoYo開始做小朋友工作,但是不管怎麼說安娜就是說不喜歡,以後不要來。




「早上進來的時候看到小朋友撅著嘴巴,她是正在玩的時候您把她帶來的嗎」?這時候YoYo的主管走過來,並示意YoYo帶著小朋友在旁邊的桌子上看繪本穩住孩子。

安娜媽媽說:「是呀,她早上在看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動畫片,我一看到了上課時間到了趕緊拉著她走,嘴上一直嘟囔著想看完,但是我告訴她上課比看動畫片重要,我們還要每周堅持!」

主管笑了笑說:「如果我是小孩我也會說不喜歡的!」聽完這句話安娜媽媽和YoYo都有些驚訝的看著主管,安娜卻噗嗤一下笑了。

主管沖她笑了笑說:「如果我在看心愛的動畫片被叫走上課,而且以後每周都要去,每周都看不了動畫片了,我得傷心死了。」安娜聽完後不停地點頭,安娜媽媽也笑了笑,附和說「想想是這樣的道理」。

待大家心情都平復了,主管和媽媽走進了諮詢室,15分鐘過後安娜媽媽拿著合同出來了,帶著安娜滿意的走了,只留下YoYo張大嘴巴愣在那裡。

「YoYo,你來辦公室一下」,主管的話將YoYo的思緒拉了回來,當然她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單的秘密,明明孩子都說不喜歡不上了,怎麼才能說服家長「不顧孩子喜好」報名呢?

半小時分析過後,YoYo拿著自己記的筆記,再一次回想早上的場景,一一對號入座,下一次她一定不會讓「熊孩子得逞」。

在實際諮詢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程度「不喜歡」的孩子:

有不進教室哭的說不喜歡的;

有上課狀態不好說不喜歡的;

有狀態好嘴上說不喜歡的。

總之孩子的各種不喜歡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0 2

上課耽誤玩的時間

所以要說:不喜歡


症狀:

課堂表現好,與老師和同學的配合度也很好,但出了教室反而說不喜歡!

診斷:

安娜是個很好的例子,與媽媽溝通後在家裡也非常喜歡跟隨音樂跳舞,且多次表示喜歡跳舞,有了這個背景的了解,加上她在自然狀態下上課的表現,我們可以判斷她的「不喜歡」不是真的不喜歡。

享樂是人的本能,貪玩更是孩子的天性,當家長帶孩子來上課的時候,必定會犧牲孩子玩樂的時間,所以會不喜歡。




特別是很多家長都會問孩子「以後我們每周都來上課好不好?」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耽誤一次已經不開心了,要每周都來上課不能玩簡直是災難,所以即使內心喜歡,在玩耍的大事面前孩子還是會以玩優先,將課程放在其次。

所以早上安娜被中斷動畫片來上課時很不願意,上課的狀態好表明她很喜歡跳舞,但是出了課堂由於擔心以後都看不了動畫片才會說不喜歡。

解決方案:

主管將孩子的心理結合換位思考和家長溝通,首先要正視孩子的情緒,去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說服。

理解後給出孩子解決方案,是否可以換個看動畫片的時間,與舞蹈課的時間不再衝突,那麼她就更容易接受上課。

果然調整了看動畫片的時間後,安娜既可以上舞蹈課,又可以看心愛的動畫片,解決了孩子的「心事」,最後實現關單。

0 3

怕吃苦怕堅持而產生逃避心理

所以要說:不喜歡


症狀:

前期非常喜歡,在課程升級或者難度增加的時候,出現狀態不佳並排斥的情況。

診斷:

在各種培訓科目中,有的課程似乎很輕鬆就可以完成,是孩子們的首選,但是有些科目比如舞蹈、武術等需要基本功的練習,還有一些比如語言類和學科類等需要做作業。

這時候孩子很容易放棄,怕吃苦想逃避,就會用不喜歡沒興趣來當擋箭牌,這時我們可以判斷她的「不喜歡」不是真的不喜歡。

Amy現在正在積極的準備一個舞蹈比賽,可前幾周她幾乎就要放棄,就是因為面臨考級需要加課,舞蹈的強度增加太累,回家和媽媽說「不喜歡舞蹈了再也不要跳舞了」。

家長找到課程顧問要退費,但最終通過溝通找到了Amy的「癥結」,通過課程練習流程的改變,家長和老師的鼓勵幫助Amy克服了自己的情緒,她自己還推薦班上的同學一起來上舞蹈課。


解決方案:

我們成年人學一樣東西尚且會因為怕吃苦而反覆,更何況一個三四歲並沒有自主意識的小孩子。

遇到這樣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家長」,將孩子前期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當孩子因為怕吃苦而要放棄的時候,家長的決心尤為重要。

遇到困難就退縮會變成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一旦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都無益。

銷售時更應該從孩子教育、性格塑造、家長影響等多方面「教育」家長,幫助孩子度過最初的適應期,從而建立長久的信任。

其次需要了解和接納孩子不想學的狀態,通過課程流程的改變和耐心的疏導,讓孩子重新拾起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藉此來幫助孩子自主的克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0 4

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寧可不嘗試

所以要說:不喜歡


症狀:

大部分性格比較內向,在沒有人的狀態下自己放鬆後很喜歡去探索,但是在公共場合人多的時候不願意嘗試、慢熱、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融入班級。

診斷:

這類孩子大多是由於性格原因,內向且敏感,面對人多的時候容易沒有自信,嘗試的時候產生自我懷疑,當沒有外力鼓勵時容易退縮逃避。這時我們可以判斷她的「不喜歡」不是真的不喜歡。

Mia是個內向的孩子,當天試課的狀態不是太好,媽媽縱然對機構很滿意但仍然沒有簽單。

回訪的時候媽媽說孩子自己回來說不喜歡,但是在家的時候會把試聽課老師教的動作天天跳,所以媽媽也是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喜歡不喜歡?

經過好多次的溝通詢問和引導,最後終於找到了原因,Mia是因為怕跳不好,沒有自信,所以乾脆說不喜歡。

解決方案:

了解到這個信息後,顧問給他重新選擇了一個新開的班級,孩子們也都是初學者。

同時提前和老師溝通了情況給予Mia很大的鼓勵,現在她已經順利學習了兩個月舞蹈。

媽媽後來感慨說還好顧問沒有放棄,要不然她也要認為孩子不喜歡舞蹈了。

0 5

寫到最後

往往心思越細膩的孩子越喜歡,但是敏感的性格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而影響到自己、懷疑自我、不夠自信,所以會說「不喜歡」。

這時候的「不喜歡」反而是真愛,所以顧問要幫助家長辨別出孩子是否是真的不喜歡?要不然不僅孩子會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期,你也會因為自己的輕易放棄而丟單。

安娜說:「我不喜歡!」

如果因為安娜的一句「不喜歡」而放棄,丟單的同時,很可能會讓安娜媽媽誤以為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

Amy說:「我以後再也不要來上課了!「

如果因為Amy的一句「不想學了」,不再續費甚至有退費風險的同時,更遺憾的是她之前的努力和時間都付之東流,「遇到困難就放棄」的不良習慣也會影響未來的學習;

Mia說:「課程沒有意思不好玩不想學!」

如果因為Mia的一句「不想來上課」,沒有簽約是小事,更可能影響一個敏感而幼小的心靈,你的一句鼓勵或許會給於她很大的幫助,讓她克服心理障礙邁出第一步。




當孩子說「不喜歡」時,對很多顧問來講可能是致命痛點,畢竟現在大部分家長都不會違背孩子的意願而強迫他們上課,正常的思路是孩子喜歡有興趣才上課。

但很多時候,孩子說這話並不代表著他真的不喜歡,這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要分辨「不喜歡」背後的真正原因。

有時,真正打敗你的不是客戶看似刁鑽的「異議」,而是你那顆不願意/不敢面對客戶異議的心所帶來的不耐煩/恐懼的態度。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要勇於直面問題背後的原因;

直面問題背後的原因的前提是你真的關心他人;

關心他人的前提是你把他看作是親人而非客戶;

......

如果你真的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和親人,你可能就不會被孩子眼前的一句「不喜歡」打倒,你可能會不自主的想要知道「為什麼」?

我想這份發自內心的關心,孩子和家長一定能感受的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vMS4GwBJleJMoPMax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