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關羽是可以說是最厲害的一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殺的戰事也被大家一直熱議。在襄樊大戰中,關羽一人獨打兩個國家,打得曹操一度想遷都了,為何最終卻輸得一敗塗地,連命都對丟了?
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殺,跟這兩方面原因脫不了干係。一方面是,沒有提前預案,猝不及防。而另一方面是,無法擺脫人為因素,著實令人惋惜。
一開始,戰事順利,于禁的援軍被全部俘虜,關羽和劉備都覺得樊城之戰應該很快就結束了,但劉備和關羽沒有想到孫權會背盟,與曹操聯手,所以沒有做二手準備。劉備認為雖然和東吳存在領土爭議,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走外交途徑解決的,其次赤壁之戰孫權大敗曹操,按理說曹操和孫權應該是不共戴天的仇敵。而且,關羽的這次襄樊之戰,其實和不久前的赤壁之戰一樣,從動員和陣容上來看絲毫不遜於赤壁之戰,只是這次是曹操和孫權的聯手。面對這樣陣容,關羽是沒有勝算可言的,即便劉備來得及援兵,也不一定能打得過他們。
而所謂的人為因素也就是諸葛亮,這也是爭論最多的一點。諸葛亮是當時的軍師,大部分戰略都是他制定的,隆中對其實講的很清楚,要天下有變才能從荊州北伐。但當時關羽出擊時是很明顯不成熟的,為何諸葛亮不阻攔呢?還有就是關羽孤軍奮戰是兵家大忌,諸葛亮作為軍師,應該提醒關羽,並提早做好戰略支援,但是這些都沒有。所以有人覺得這是各諸葛亮的故意疏忽。
縱觀三國歷史,關羽之死大概是最令人唏噓的,雖然取得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輝煌戰績,但因遭孫吳偷襲丟失荊州,兵敗麥城。不過,他為後世留下許多值得推崇的品德與精神,並以其自身的人格素養、武藝高強、忠義信勇、俠骨丹心而被後世人尊為軍神、戰神、中華武聖人。
除了三國里的歷史人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外,三國文化同樣備受關注,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圖騰。今年正值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三國文化再次得到了宣揚,國家圖書館啟動「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周年系列活動之三國典籍文化特展,與《率土之濱》合作,根據其館藏《八陣圖》及相關研究成果,定製全新征服賽季地圖《八陣圖》,再現當年諸葛亮困陸遜十萬大軍的八陣圖陣法,讓更多年輕人可以接觸到三國文化。兩者的合作還得到了央視的報道與肯定。
另外,為了讓玩家進一步感受到三國歷史的魅力,《率土之濱》手游與國家圖書館選出多部三國經典文集進行數字化演繹。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曹植的《洛神賦》、曹丕的《燕歌行》、蔡文姬的《悲憤詩》、《三國疆域圖》等在內數十部三國典籍被植入遊戲,定製全新玩法系統,給予玩家更多策略選擇。這樣,玩家就可以在遊戲中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研究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以史為鏡,啟迪為人處世。
有人會問為什麼三國故事可以久經不衰?大概是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關羽,有一千個諸葛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