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里是殺手,歷史上則是一把聲名遠揚的匕首

2019-08-20     倬見

文┃倬琰

"魚腸",普通甚至平庸,沒有殺氣沒有血光,卻是先秦寶劍里唯一一把用來刺殺的劍。看似溫潤,實則強悍,魚腸與刺客,是天生的一對。這把著名的刺客劍,究竟是怎樣出現的,它又有哪些故事。


┃魚腸與歐冶子

魚腸,又稱魚腸劍(魚藏劍),是先秦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的名劍。

【魚腸劍-假想圖】

既然說到魚腸,就不得不說到這位鑄劍大師歐冶子。歐冶子,生卒年不詳,傳說是春秋末期至戰國早期的越國人。

歐冶子是鑄劍大師,更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據《越絕書》記載,他曾為越王允常鑄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為楚昭王鑄了三柄名劍:龍淵、泰阿、工布。

歐冶子一家都是鑄劍大師,其女"莫邪"與女婿"幹將"同是鑄劍高手。相傳,楚王王妃生下一塊純青透明的鐵,楚王知道是異寶,便將幹將召見入宮,讓他用此造劍。

將鐵塊捧回家後,幹將與妻子莫邪日日夜夜地鍛鍊,費了三年時間,鐵塊未鎔,鐵水不下。夫妻倆於是剪下頭髮、指甲,投入火中,鐵水終於流出。鑄好後,兩把寶劍純青、透明,像兩條冰躺在鑄造爐里。這兩把寶劍就是著名的"幹將莫邪"。

作為歐冶子的徒弟與後代,幹將與莫邪的高超技術同樣顯示了歐冶子的能力。今天所說的"魚腸",就是歐冶子為越王所鑄的五把劍里最不一樣的一把。

相傳,歐冶子為越王做了"三長兩短"五把劍,其中最短的一把便是這"魚腸"。由於打造時程序繁多,劍身紋路曲折、凹凸不平,花紋猶如魚腸一般,故而得名。但也有一說,因為此劍小巧精悍,能隱藏於魚腹之中,所以即魚腸,又名"魚藏"。

【歐冶子鑄劍】

魚腸體積細小,準確來說它更像是一把匕首,其刃鋒利,寒光可見。善相劍的薛燭稱:"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所以,此劍後來被越王允常與勝邪、湛盧一同獻給吳王僚。

今天要說的關於這柄"魚腸"的故事,就是由此之後才發生的。


┃唯一一次登場

在說魚腸出場的故事前,先要從它來到吳國之前說起。

接受越王的進獻的這位吳王,名叫僚,是吳王壽夢的庶長子。壽夢有四個嫡子:諸樊、餘祭、余眛、季札。壽夢在死時想傳位給賢德的季札,季札推讓不接受。於是壽夢讓兒子們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由長子諸樊開始,依次傳給餘祭、余眛,再傳到季札。

【吳王僚】

余眛十七年(前527年),余眛去世,想傳位於公子季札。季札堅辭不受離開了吳國,吳國人就擁立壽夢的庶長子僚繼位為王。

雖然此前吳國一直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傳位,但僚作為庶子,即使也是弟弟,還是受到了一些人的不滿。其中就包括余眛的兒子公子光,公子光認為叔父季札不肯繼位的情況下,應該繼位的是自己而不是叔父僚。所以暗中結納賢士,伺機奪取王位。

伍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殺,逃到吳國朝見吳王僚,遊說他伐楚的好處,被公子光以其目的是報私仇而阻攔。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是想殺吳王僚,心想:"彼光將有內志,未可說以外事。"於是推薦專諸給公子光,以得到支持。

公子光得到專諸後,把他待為上客。專諸特地打聽吳王僚的嗜好,知道他愛"魚炙",就到太湖邊學習燒烤魚的技術,燒出的魚獨具風味。

公子光去見吳王僚,對他說自己得到一名好廚師,從太湖而來,烤得一手好魚,味道鮮美無比,請大王到自己家裡品嘗品嘗。

【公子光-吳王闔閭】

前514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準備好酒席,在地下室埋伏甲士伺機刺殺吳王僚。吳王僚雖然喜愛美食,但也沒有掉以輕心,身穿三層鎧甲前往公子光的府邸。《史記》上這樣記載:"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

自認為做好萬全準備的吳王僚稍稍的放了一些心,落座後一邊與公子光寒暄,一邊等待烤魚的上桌。酒過數旬後,公子光偽稱腳舊傷復發,提前退下,到地下室做最後的準備。

專諸依計將匕首放進烤好的魚的腹中並送上去。雖然是一個"廚師",吳王僚的衛士依然對專諸做了細緻的搜身,不過並沒有發現危險。而"魚炙"的香味早已飄到了吳王僚的鼻子裡,他迫不及待地讓衛士放行。

【專諸刺王僚】

專諸不緊不慢地將魚送到吳王僚前,就在剛剛放穩的時候突然撕開魚肚,隱藏在魚肚中的短短的"魚腸"瞬間就刺向了吳王僚。"魚腸"鋒利無比,即使穿著三層鎧甲都沒有抵擋得住,吳王僚當場死亡,但專諸也立馬就被他的侍衛同時殺死了。趁吳王僚的人陷入混亂,公子光立刻派甲士殺盡吳王僚的人,自立為王。

公子光即位,是為吳王闔閭,將魚腸函封,永不再用。這是魚腸的第一次出場,也是最後一次出場。《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直到東漢袁康、吳平編撰的方誌史書《越絕書》里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魚腸之名才傳遍天下。


┃另類刺客專諸

既然說魚腸與刺客是絕配,說完了魚腸,就該說說這刺客了。

這刺殺吳王僚的專諸,又作鱄諸,春秋時代吳國棠邑人。專諸起初也不是專職刺客,而是屠戶出身,這倒是能解釋他為什麼能習得一手烤魚技能,畢竟一直與庖廚之類的事情打交道。

【專諸】

《越絕書》稱:"專諸與人斗,有萬夫莫當之氣,聞妻一呼,即還,豈非懼內之濫觴乎?"當時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遇見專諸,奇怪他為什麼怕女人,專諸告訴他: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

伍子胥視其奇才,因而才在直到公子光有小心思的時候將專諸推薦給了他。

同後來的太子丹一樣,所有這些供養刺客的人對其都是極盡尊敬,而且公子光還特別尊敬專諸的母親。

專諸感於公子厚待而決心以死相報,卻牽掛母親。臨行前回家探母,母親告訴專諸,大丈夫當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為顧念家庭小事而遺憾終生。 她對專諸說自己口渴,要專諸去取水來喝。專諸取水回來後發現母親已經弔死在後堂。

【伍子胥】

沒有了牽掛的專諸這才做好刺殺吳王僚的最後準備,在公元前514年四月丙子日這天一擊斃命,成功為公子光刺殺了吳王僚。雖然自己當即也被衛士砍死,卻著實做到了青史留名。

公子光得位後,封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希望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願,從優安葬專諸。

據王鏊《姑蘇志》載,專諸墓在盤門內伍大夫(子胥)廟之側,今已無跡可尋。如今蘇州城西部有專諸巷,是一條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巷子,南通金門,北達閶門。相傳因為專諸墓在此,故得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rs_vmwBJleJMoPML-m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