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慢阻肺?學會自我管理,讓慢阻肺離你遠去

慢阻肺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密切相關。當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症狀和(或)疾病危險因素接觸史時,應考慮慢阻肺。慢阻肺多發生於老年人,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後期可合併慢性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慢阻肺病死率高,且是一個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其患者的臨床表現、病程以及對藥物的治療反應等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在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患者自身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慢阻肺的主要症狀表現:

  • 第一:氣短或呼吸困難。為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是使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慢阻肺早期僅於勞力時出現,後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
  • 第二:喘息和胸悶。不是慢阻肺的特異性症狀。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於勞力後發生,與呼吸費力、肋間肌等容性收縮有關。
  • 第三:慢性咳嗽。通常為開始的症狀。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後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並不顯著。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症狀。
  • 第四:咳痰。咳嗽後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併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
  • 第五:全身性症狀。在慢阻肺患者的臨床檢查過程中,特別是患者病情較重的情況下,可能還會發生全身性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鬱或焦慮等,有的患者甚至在合併感染時會出現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狀。
  • 慢阻肺為什麼要進行自我管理?

    以患者為主導、有組織、有計劃的自我管理不僅可以提高自我效能、醫療依從性和患者的健康狀況,而且還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率、急診就診次數,降低住院費用,甚至還能減輕抑鬱症狀,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1、堅持規律用藥

    慢阻肺需要規範長期的藥物治療,治療必須遵循醫生的醫囑,不能擅自停用或更改藥物劑量和藥物。如果出現症狀控制不理想或藥物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就醫。

    2、康復治療

    運動或肺康復訓練,主要是肢體肌肉的抗阻運動,及呼吸肌鍛鍊,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改善症狀,減慢肺功能降低的速率,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3、心理調適

    良好的心情將有利於病人積極面對疾病、增加治療的依從性,有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更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4、積極參加宣教活動,主動學習

    包括了解呼吸相關知識以及慢阻肺相關知識,積極參與肺康復的各項活動,熟悉病情評估的客觀手段,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爭取得到及時的處理,減少急性加重及其損害。

    5、正確使用吸氧、無創通氣等設備。可改善缺氧狀態,促進肺功能進步。

    6、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使患者加強和改善營養狀態,以便肺康復的實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qrGFW8BMH2_cNUgDg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