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有一份春日野菜說明指南送給你!

2020-03-27     老北京故事


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不僅天氣好,花開了,還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

而每到這個季節總會有三五成群去挖野菜的朋友

一直以來,人們對野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挖野菜,食野菜,這種尋覓又收穫的快樂,讓我們更加熱愛春天。

我吃的是野菜嗎?不,是春天呀!


三四月份,嫩芽剛剛冒出頭,正是最脆嫩的時候,青翠的野菜輪番亮相,讓人難擋誘惑呀。

春天的野菜,有兩種獲取途徑,一個就是到市場去買,再一個就是去郊區一些農場參加挖野菜的活動,親自採摘。

切忌去公園、河道、路邊等地私自採摘,這些地方的野菜會受到滅蟲農藥或重金屬的污染。

挖點野菜嘗嘗鮮固然是好,但是有些有毒的植物和野菜有著類似的樣子,您都分得清嗎?有的野菜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吃,您都知道嗎?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野菜可以吃吧


蒲公英

特徵: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婆婆丁、黃花地丁等。

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

分布:華北、華中、華東、東北等地。

食用方法:可生吃、炒食、做湯。用沸水焯蒲公英1~2分鐘,然後再烹飪可減少一些苦味。


蕨菜

特徵:蕨菜的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莖葉。新生葉呈三叉狀捲曲,生有白色茸毛。當蕨菜長出地面20厘米左右,新出頂葉尚未展開,像「拳頭狀」時應適時採收。

分布:分布於中國各地,但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

食用方法:常常和干製品炒菜做湯,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


馬齒莧


特徵:全株無毛。莖平臥,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

分布:中國南北各地均產。

食用方法:生食、烹食均可,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葉可以做湯或燉菜,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


金花菜


特徵:又名黃花苜蓿,刺苜蓿、草頭。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

分布: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

食用方法:可炒食、腌漬及拌面蒸食。


香椿

特徵:葉子有著長柄,偶數羽狀複葉,長30-50厘米或更長,小葉16-20,對生或互生,呈紫紅色,香味濃。

分布:分布於中國南部和中部。

食用方法:香椿炒雞蛋、炸香椿魚、香椿拌豆腐、涼拌香椿等等。


槐花

特徵:槐花皺縮而捲曲,花瓣多散落,最外面一輪葉狀構造呈鍾狀,黃綠色,花瓣5片,呈黃色或黃白色。

分布:原產我國北部,以黃土高原、東北、華北平原最為常見。

食用方法:可做槐花茶、槐花包子、炸槐花、槐花粥等等。


薺菜


特徵: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大頭羽狀分裂,頂裂片卵形至長圓形,側裂片3-8對,長圓形至卵形,頂端漸尖,淺裂、或有不規則粗鋸齒或近全緣;莖生葉窄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

分布:世界各地都很常見,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

食用方法:清炒、煮湯、涼拌、薺菜包子等等。


艾蒿

特徵:植株有濃烈香氣,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主根明顯,側根多。

分布:幾乎遍布中國。

食用方法:糕點、餅團、青團等。


馬蘭頭

特徵: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多個淺棕色鬚根,氣味淡而微澀。初春時,根莖並不明顯,葉片無毛,

分布:廣泛分布我國東南部地區。

食用方法: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可曬乾做乾菜,也可炒、煮湯、涼拌等。


榆錢

特徵: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外表接近圓形,頂部有凹缺,形似錢幣而得名。春季趁鮮嫩採摘下來吃到嘴裡清爽順口。

分布: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地區。

食用方法:生吃、涼拌、煮粥等。


薤白

特徵:鱗莖近球狀,鱗莖外皮帶黑色,紙質或膜質,不破裂,葉3~5枚,半圓柱狀,或因背部縱棱發達而為三棱狀半圓柱形。

分布: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區均產。

食用方法:薤白的菜葉近於蔥,鮮菜擇洗乾淨,蘸醬、做湯、做餡或炒食。


上面這些野菜您最喜歡哪一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mdpG3EBrZ4kL1ViiH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