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厲害了,萬頃沙的她榮獲「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2020-10-29   微社區e家通

原標題:南沙|厲害了,萬頃沙的她榮獲「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九、十月是番石榴上市的季節,陳鳳群頭頂草帽,拿著果枝剪在一人高的果園裡,忙碌著將一樹碩果採下,放在竹簍里的番石榴像一塊塊綠寶石,散發出一陣陣撲鼻清香。

黝黑的皮膚、齊耳的短髮,在果園裡忙作的陳鳳群有著和其他同樣靠天吃飯的農民一樣的外形,但她卻不僅僅是一個會種番石榴和番木瓜的果農。在近日由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辦的2019年度廣州市三八紅旗手評選中,陳鳳群喜獲2019年度「廣州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作為廣州市南沙區寶昇綠色生態農場的負責人、總經理,陳鳳群以一個女性創業者的角色,在帶領農場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積極為政府有關部門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搭建活動平台和場所,為解決農村困境群眾就業問題出謀劃策,以敬業勤勉等優秀品格展現新時代巾幗風采。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5年,陳鳳群和丈夫樊寶星成立了寶昇農場,從種植香蕉改為種植番木瓜。「當時 萬頃沙沒人種番木瓜,我們是第一個。」在番禺一家相熟的種子公司的推薦下,寶昇農場首次引入由華南農業大學專家研發的新品種「 華農一號」番木瓜先行先試,這一試便種出了名堂。

「我們的番木瓜在萬頃沙的種植面積最多時超過600畝,一到農忙時節,還需在全鎮聘請本地的臨時工40-50人幫忙。」「華農一號」番木瓜成為了附加值較好的農產品,也為南沙區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個樣板。

改種番石榴後,寶昇農場的番石榴在全南沙區種植面積為200多畝,居全區第一,年產量達400萬斤。在華農專家的推薦下,2018年5月,陳鳳群創全區先河,為農場引入了一台大疆牌最先進的智能農用 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植保無人機以兩分鐘飛防一畝田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種植管理成本。

因地制宜,在實踐中出真知

在農場初建時,經常出現農藥投放不足、水果果苗不明枯萎、枝葉不健康成長等問題,面對困難,陳鳳群沒有退縮。在經營農場的16年間,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勤懇勞作的同時,更注重向業內及各高校專家請教鑽研種植技術。「雖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研究種植這件事情上,她比誰都認真好學。」樊寶昇如此評價陳鳳群:「不管是在田間作業還是外出進修,除了虛心認真向專家請教理論知識外,她也會結合果園實際情況 『實踐出真知』。」

「土壤酸鹼度、光照、水分……專家肯定沒有我熟悉這片土地。」陳鳳群舉例,無人機和傳統的人工噴洒時使用的藥液配比不同,為了嚴格控制農殘,她都是因地制宜,自己記錄配藥比例並對照效果,找到最優解。

也正有了這樣一份嚴謹和詳盡的研究精神,深抓果園品質、建立了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嚴格遵從農產品種植生產技術規程的陳鳳群,才得以種植出爽、脆、靚、甜的珍珠番石榴,俘獲了兩岸三地同胞認可,並在2019年獲得了廣州海關「出境水果果園註冊登記」認定(註冊登記編號:516GY1013),成為了南沙區首個出境水果果園註冊登記認定的農場,為南沙區農業產品出口增添了新力軍。同年,為加強農場果園的供港澳水果的總體實力,寶昇農場果園還加入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行列,獲評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

與時俱進,將農業與科技結合

陳鳳群保持與時俱進的心態,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廣東省農院科研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和廣州市果樹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使寶昇農場成為了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實驗示範基地和廣州市農業科技示範戶。

「與華農專家在種植番木瓜的時候就已結緣了。」十五年來,陳鳳群從電話、簡訊、圖片彩信到如今的視頻面對面通話,在「問診」的同時也為農業科研人員提供第一手研究素材樣本。「我們也長期聘請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李華平院長、徐大高、陳維信、李雪平教授作為農場的技術支持,一旦果園裡出現新型的病蟲害、病毒,或者有新研發的農藥需要測試應用的,他們就會第一時間過來研究指導,保證了農場生產的水果品質和安全性。」

同時,果園也引入2名科技特派員,就果樹病蟲害防治、生產操作規程、果品保鮮等技術進行研究,陳鳳群介紹,農場開展水果採收後保鮮技術研發與應用並將該技術投入運用到番木瓜、番石榴保鮮,目前是市內唯一一家擁有該保鮮技術的農場。

爭當先鋒,以「她」力量樹立創業旗幟

近兩年,在陳鳳群的帶領下,寶昇農場在生產管理、業務拓展和技術提升方面更上新台階,為南沙區甚至廣州農業種植和科技創新樹立了一個優秀的典範。在發展之餘,她也從未忘記帶領周邊種植農戶。

不少萬頃沙及周邊鎮街的果農慕名而來向她取經。陳鳳群不僅聘請經濟生活困難人群到果園幫工,還會認真向他們傳授種植果樹各個環節的知識和經驗,並在每個季度邀請華農專家到萬頃沙鎮為果農們免費開展講座,同時免費提供教材供果農學習。

「有些人跟著我們干一段時間後,都可以自己種好果樹了。」樊寶星回憶,到目前為止至少培育了300多個果農掌握熟練的種植技術。除此之外,陳鳳群積極組織統防統治工作,利用農場內先進設備為區內農戶幫治幫種,在植保無人機自行試用成功的基礎上,果農們只需支付農藥成本,即可無償使用植保無人機。這一舉措使年植保面積達10000畝,為農民增收增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眼前的這兩百畝果園,陳鳳群還要關心遠在廣西的果農朋友的果樹,通過微信與他們交流種植技術和防病蟲害技術:「我能用一技之長幫助到他們,讓大家一起種出品質優良的水果,就很有成就感。」

萬頃沙鎮婦女聯合會工作人員介紹,幾年間,陳鳳群在寶昇綠色生態農場的生產、管理等環節創造就業崗位20個,季節性用工200餘人次,帶動周邊130多戶農戶、困難家庭種植約1300畝,增加農戶收入200多萬元,為解決農村困難群體就業付出一份力量,同時也積極為政府有關部門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搭建活動平台和場所,例如為鎮政府、婦聯開展的困難家庭、單親媽媽幫扶提供資金和種植技術支持;她還積極參與市婦聯集市活動和婦聯的雙學雙比活動,定期為萬頃沙鎮「雙學雙比」農業技能培訓提供場地和講授知識,約為500人服務,至今連續四年接待香港喇沙書院學生團一百多人在農場體驗祖國新農村農業種植栽培和品種產學研培訓,為南沙區創文創收作出努力。

身為一個農村婦女,陳鳳群勤勞樸實的發家致富之路也成為了村裡婦女們的「標杆」、「大姐」。在萬頃沙鎮婦聯的協助下,陳鳳群帶動的農民中女性占比達60%以上,同時也是區內創三高標準化農業示範戶,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創新性農民。她的創業精神也獲得了市婦聯的認可,2015年寶昇農場獲評為廣州市巾幗創業示範基地,今年陳鳳群獲得了2019年度「廣州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為南沙區及至廣州市各大婦女樹立了一面成功的創業旗幟。

「作為靠天吃飯的農民,能把果樹種好,還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靠勤勞的雙手種出點成績,我便覺得很滿足了。」 陳鳳群說道。

【記者 小萬】

【編輯 鄧菲菲】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萬頃沙發布(微信號: xingfuwanqing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