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鬼畜的前半生

2020-04-05     刺蝟公社

獲授權,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有飯研究】。

從2006年開始,帶有鬼畜意味的惡搞視頻開始自行關注社會、娛樂新聞,以更快的節奏搜集、製造和傳播更歡樂的「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下半年的黃健翔系列。

和每天去李文亮醫生微博下寫日記的人們一樣,疫情期間,更年輕的Z世代們也有著固定的打卡部落。

在B站一則名為《我們,鬼畜區,向冠狀病毒宣戰!》的視頻下面,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抗疫評論,目前已經超過一萬條。

追蹤鬼畜的前半生

《我們,鬼畜區,向冠狀病毒宣戰!》,UP主無盡の零

相比崇拜真人,這些被視作虛無主義信徒的年輕人更樂於將感情寄托在各個次元里抽離、整合的虛擬人物上,而這些虛擬人物、故事組成的鬼畜文化,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成長的一部分。

在2020年,如果非要找一種內容表現過去20年網際網路UGC內容的特性和網生代的成長,鬼畜是非常合適的。

在奇妙的歷史螺旋里,唐佛教在飛鳥時代傳入日本,帶入鬼和畜。

1400年後,鬼和畜的結合再傳回中國大陸,而這番歸途讓它得以脫離宗教學說、獵奇和惡搞,成為網生代用戶最喜聞樂見的內容形式和生意。

這期間,鬼畜是網生代解構、表達、娛樂的工具,也隨這群人的成長有著明顯的階段性發展。

讀懂鬼畜的前半生,也能體會網生代的一部分。


鬼畜的三個階段


「鬼畜」在千禧年前後有著反差極大的釋義。

之前是日本佛教六道里的餓鬼道和畜生道合稱,形容殘酷無情,一面貶義,一面也類似於「獵奇」。

到千禧年網際網路引日本ACG入華,直譯的鬼畜初期用為獵奇類內容標籤,之後數年結合惡搞和本地化,又有了新的釋義。

如今再和年輕人討論這詞,多數人會跳出佛家淵源告訴你:

鬼畜,是一種通過對視頻內容進行剪輯、調音,形成新的排列組合,配以特定曲目、節奏達到洗腦、搞笑或諷刺的二次創作視頻內容類型。

那麼誰是中國新鬼畜時代的劃線人?

從2014年B站設立獨立的鬼畜分區至今,鬼畜界一直沒有得出統一的答案。

照鬼畜元老荼荼丸和大多數UP主的說法,鬼畜類在日本爆火是2007年niconico的《M.C.ドナルドはダンスに夢中なのか?最終鬼畜道化師ドナルド・M》,國內是2008年1月的《最終鬼畜藍藍路》。

《最終鬼畜藍藍路》

從此以後,國內鬼畜創作者才開始在標籤內加入「鬼畜」標籤。

另一方面,如B站鬼畜區標識也貌如這兩部作品中的麥當勞叔叔,所以2008可算中國鬼畜元年,藍藍路是始祖。

B站鬼畜分區

這個說法可能對,但過於局部。

據燭願、女孩為何穿短裙等UP主以往對鬼畜文化的思考,談論中國鬼畜要看作品的內容和精神而不單是固定標籤的提出。

所以,更全面的說法是,鬼畜文化隨網際網路興起,也就是2000年出現,分為萌芽期、獨立期、成熟期三個階段。

其中萌芽期有6年之久,寄生於惡搞類之下,作品以FLASH動畫、拼接視頻為主要形式,主要傳播渠道是初代網絡社區,如論壇、貼吧等,屬於少數人的高門檻表達。

獨立期是2007-2013,鬼畜類內容快速和內地年輕人表達、娛樂習慣結合,形成本地化的區別於音MAD、惡搞類的獨立內容類型。作品以更精細的拼接視頻為主,傳播渠道新增視頻網站、社交平台和少數垂直社區,開始催生系統的生產方法論。

成熟期從2014年開始,鬼畜被視頻網站、搜尋引擎列為獨立類型,並開始被廣告主、內容創業者選中,產生商業價值。


萌芽期:日舶惡搞音MAD分支


2000年後,網際網路和個人電腦開始在國內普及,創作和表達的權力被分配到更多人的手上,以往被平面制約的版權素材也不再金貴。

於是,那批在千禧年初擁有PC、專業技術,敢為人先的年輕衝浪者開始釋放他們的表達欲。

主要方式,是解構權威、戲謔拼接。目的,一是分享快樂,二是在快樂的共鳴之下,諷刺主流觀點。

在這期間雖未有「鬼畜」一類,但確存在大量糾集音MAD、洗腦剪輯、畫面拼接等鬼畜特色的視頻內容出現。

這些視頻使用音MAD製作邏輯、技術,但附屬於當時日舶「惡搞文化」之下,製作門檻高、沒有法律道德底線、沒有商業價值,總之一切為了開心。

據在2004-2008年間創作多部惡搞動畫的孫志晨回憶,當時做惡搞視頻的成本極高,除了PC、網絡和專業軟體,你還需要在社區內有一定的影響力,保證觀眾會去下載觀看。(當時還沒有在線視頻網站)

雖然幾乎沒有商業價值,但這種通過不和諧搭配產生的、無序的快樂讓許多人著迷,看客從中獲取虛無的歡愉,製作者則有難以言表的滿足感,可能是被發現、認同的網際網路體驗,也可能是宣揚網際網路無序、無意義歡樂追求的參與感。

從2000-2006年間帶有「鬼畜」意味的作品看,當年的創作者已經給鬼畜做什麼、怎麼做提出了一些關鍵點,包括爆梗、節奏、亞文化、重複洗腦、魔性拼接等。

比如2003年的《九品芝麻官RAP》,選當時流行的Flash動畫(可能是末期?)形式,用被年輕人追捧的周星馳、無厘頭、「大什麼大,人什麼人」等經典台詞做梗,最後配以強節奏感、高重複來營造喜感、洗腦。

《九品芝麻官RAP》

之後名頭最響的還有2005年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其素材跳出單個作品,通過拼湊新聞節目、電影、馬戲表演、UGC視頻畫面講完整的新故事。

在個人電腦數量不多的2005、2006年,這條視頻在中國內地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後招致陳凱歌起訴、央視點名,鬧了幾個月後以製作者胡戈道歉刪片了結。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作者胡戈

也因為《饅頭》風波,惡搞視頻更為大眾知曉 ,需求增多,更多更系統地內容生產也應運而生。

從2006年開始,帶有鬼畜意味的惡搞視頻開始自行關注社會、娛樂新聞,以更快的節奏搜集、製造和傳播更歡樂的「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下半年的黃健翔系列。

因為一段極具個人情感、激情四射的解說,黃健翔在2006年成了熱門新聞人物,這也使他在網絡上爆火,幕後推手,就是孫志晨那批人。

據老孫回憶,當年在得知黃健翔事件之後,他和論壇兄弟的第一反應就是「來活兒了」。

之後的一個月內,他們迅速對其解說詞做了解構和篩選,並批量製作了如《遭遇熱情》《搖滾義大利》等多部視頻,一躍成為「網絡名人」。

14年後,回想起那段時間的老孫依舊有點兒激動。

他說,那真的是一個人人可以靠說話出頭的年代。只要你敢說敢做,你就能受人追捧。

即便方式不見得合理合法,話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但你只要敢於反叛權威並讓人歡樂,就有那麼多同樣意圖反叛和需要歡樂的人前來追隨。

這種對於去中心化、解構權威的熱衷在之後的更靠近網生代的人身上更純更烈。


獨立期:本土化的鬼畜系


對中國鬼畜來說,2007-2013年是尤為關鍵的7年。

一方面鬼畜一詞正式被獨立提出、應用為視頻內容分類,也有了中國特色。

另一方面,隨著視頻網站、社交平台的興起,網際網路迎來了第二波話語權的解放,因為第一波網際網路玩家們開始進入到求生求財階段,這波權力也逐漸交到85、90後手裡。

這是一波更具網際網路思維的人。

2008年1月《最終鬼畜藍藍路》爆火之後,「鬼畜向」「略鬼畜」正式成為一項視頻標籤。

除了部分惡搞視頻創作者投身,這樣音畫配合,洗腦能力更強的視頻也讓二次元社區內的音MAD玩家認識到,光調音已經不夠了,我們要玩兒更high、更全面的東西。

於是,從2008年下半年起,中國開始集中出現大量音畫配合以講故事、唱歌、說「騷話」。

比起萌芽期,這時候的鬼畜開始更快速地結合熱點新聞、話題,並創造鬼畜明星和鬼畜宇宙,有了明顯的追逐流量、塑造網紅/IP的意識。

這是之後幾年網際網路內容的核心競爭點。

據85後UP主毛台套稱,自己入坑鬼畜就是在2008年7月看了荼荼丸的《最終鬼畜戰網魔》和之後的《最終鬼畜新華里》系列。

追蹤鬼畜的前半生

荼荼丸《最終鬼畜戰網魔》,素材取自當時央視的《戰網魔》,只是簡單的重複剪輯

當時的鬼畜視頻對看客來說是獵奇喜劇,圖一樂兒,對年輕創作者來說,卻是解構、反叛和重塑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

比起之前主攻的音MAD系列,2008-2010年的鬼畜視頻不再是讓xx(素材人物)去表演,而是讓xx去表達。

那種以權威觀點(央視新聞)為素材、音畫同步展示自我觀點的內容「更過癮」,另外因為以快樂、洗腦一類極具網際網路娛樂特性的元素為外衣,任何不入流的觀點、粗俗的話都能被原諒。

「你可以在享受反叛權威快感的同時,不負任何責任地成為領袖,即便當時當領袖一毛錢都賺不到,但就是開心。」

這種純「開心」也讓荼荼丸和毛台們有了把鬼畜做大做強的願望,主要方法,一是更高頻地創作,二是選更高熱度的素材(事件、人物、歌曲),三是創造一個鬼畜全明星宇宙,讓已有素材熱度再次升高,並可以重複利用。

高頻、高流量、高復用率,典型的內容生意要素。

這之後,有了區別於音MAD、惡搞類精神意義的鬼畜類開始脫離大眾視頻平台、社區,轉以小眾的二次元、惡搞社區、視頻網站為基地,包括葛平、金坷垃、希特勒、金館長等老牌兒鬼畜明星分列為四大天王。

通過鬼畜視頻,創作者們一邊用這幾個人物講述當年的熱點事件,一邊也給人物本身做背景補充。

比如出自《帝國的毀滅》的希特勒被稱作元首,可以和史達林有基情;《藍貓淘氣三千問》配音演員葛平被稱作葛炮,可以和小粉絲「吳克」有基情。

再做關聯的話,希特勒德語台詞空耳「我到河北省來」又可以和葛平「在石家莊時」形成交織,講成「元首到石家莊找葛平炮」的故事。

而在另一個領域「哲學」(GV)也因為空耳台詞和演員相貌,誕生了如比利王、暗黑佟大為、Van樣等等鬼畜明星組成的哲學宇宙,他們這些「異類」可以在喜感、獵奇的外衣下,表達作者們對想像力、自由和快樂的信仰。

從2008-2013年間的鬼畜作品看,雖然創作者更集中在更為小眾、垂直的社區內,但更多樣的視頻網站、社交平台給了鬼畜內容更多的傳播機會,也使一部分更年輕的創作者、用戶被吸引到A、B站類的垂直社區里。

在這些不那麼受大眾、尤其是大眾文化監管者關注的「亞文化」社區里,鬼畜經過了幾年的野蠻生長,大量政治、文化的敏感內容被用作素材,髒口、不和諧隱喻是鬼畜梗的主要形式之一。

據小天、王成州等多位在2011年前後入坑的鬼畜作者稱,當時的鬼畜類視頻可以算是網絡UGC監管最薄弱的部分,AV、GV甚至政治事件都可以略作處理,直接搬出使用,而為了配合當時狂熱的「個性表達」,讓嚴肅新聞人物、歷史人物(影視劇)說髒話、搞基幾乎是鬼畜的標配內容。

雖然如今看很不健康,但那波不受管控的內容確實最大限度地迎合了當時「不想受管控」的人。

到2013年,由85、90後為主要戰力的鬼畜軍團已經成了相當的氣候,當時大火的如《Nobody》《金館長》系列的單視頻播放量可以超過百萬,初代鬼畜明星「葛平」舉辦了數次「葛炮」見面會。

不出意外的,這百萬點擊量和粉絲效應帶來的流量和更純粹的網生代用戶,也讓生意人看到商業化的可能。

於是2014年起,A、B站牽頭,新老UP主發力,中國鬼畜一躍進入了它的成熟期。


成熟期:破圈賺錢的亞文化


到2020年,23歲的海笛醬已經玩了5年鬼畜。

因為疫情,以往看見他沒日沒夜剪視頻就摔門暴走的老媽終於覺得這玩意兒還不錯——雖然看不懂,但它能讓寶貝兒子自願在家隔離,比非要出去打球強得多。

海笛醬說,自己是在2013、14年看UP主女孩為何穿短裙之類老鬼畜人的作品入坑,因為「不會寫也不會拍」,腦子裡的「騷操作」無的放矢,這才開始自學製作鬼畜視頻。

在2014年,已經有許多專職鬼畜的UP跳到B站,或者同時經營AB站帳號,除了幾年如一日的高產,他們這些「老人」還在平台的號召下給新人製作了一批教學視頻,包括常用軟體下載使用、鬼畜工序等等。

據海笛醬和另一名在2015年入坑的UP主蔚藍回憶,一般來說2014-2016年間的鬼畜一般有8道工序:積累素材、選曲、扒譜、填詞、調音、剪輯、後期(封面、文案等)和發布。

再之後,要有特效的製作和更細化的基礎製作,應用到的工具和插件,從最早的PS、PR、Vages,擴充到了十幾種,常用的包括UTAU、Melodyne、FL Studio、Melodyne、iZotope RX7 Advanced、WavesTune、Newtone、AU、MixMeister BPM Analyzer等。

B站鬼畜教程區

之所以在工序、工具上有細化,一方面是觀眾的要求正在提高,生產者增多,需要搶人;另一方面,鬼畜在廣告營銷、網紅孵化上的商業價值開始被發現了,更好的內容、更多粉絲,意味著可以靠這個賺錢。

任何東西只要能賺錢,除了確定它有價值,也意味著商業競爭和秩序要來了。

2014年後,B站對鬼畜分區做了官方的運營和指導,一方面對內容紅線做了些界定,另一方面,也通過標籤分類、編輯推薦、UP主扶植一類的運營手段做更健康的內容生態,找鬼畜的商業價值。

從結果來看,這波平干預效果不錯。

自B站介入鬼畜創作後,B站上的鬼畜明星數量、取材領域的範圍都有所提升,早年間以擦邊球致勝的創作傾向也有所緩解。

此外,標籤、推薦、排行、扶植系統的出現也讓鬼畜創作者們有了更強的追逐流量和製造差異化的意識。

據有飯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至今,B站鬼畜區已經捧出近百個鬼畜明星,單個視頻播放量高至5000萬,平均下來也有小几十萬水平。

近6年部分鬼畜明星

這些明星素材的選擇地,從電視節目、影視、廣告獲取,延伸到網絡節目、遊戲、直播等,選人的標準,從台詞清晰度、爆梗屬性(葛平、元首等)轉向流量第一,疊代頻次更高,組合、形式更多。

至於內容上,以早期元首系作品為例,在「cnb」「biuJBX」之類惡搞梗的拼接、騷話後,成熟期的鬼畜區出現了更多的如《元首愛情故事》等「文明搞笑」、甚至溫情類內容。

追蹤鬼畜的前半生

《元首的愛情故事》,UP主肥魚

新一代的鬼畜明星也逐漸脫離以往粗口、權威系,更多出自網絡紅人、民生新聞等,主題從粗暴地反叛權威,變成更多以公認道德、法律底線去諷刺不正現象。

在2018年間,《亮劍》李雲龍系的「愛國鬼畜」經常登上鬼畜區甚至全站播放量排行。

李雲龍系列鬼畜

和避開紅線內容並行的,是創作者們更清晰的流量意識。

為了視頻獲得更多傳播、傳播轉化為更多粉絲和硬幣,這一批以90、95後為主的創作者們開始在緊跟輿論熱點之外,選用原視頻素材之外的熱門音樂作為BGM,雙向吸收流量。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包括當時流行的嘻哈音樂、周杰倫音樂、網生如《出山》《起風了》《盜將行》《芒種》等都有過百部主題鬼畜,同期,熱門音樂也被設為標籤,成為鬼畜搜索、分類參照。

歌曲標籤鬼畜

流量之外,新一批的創作者還有了明顯的追求「垂直領域」「細分市場」的意識,除大眾類鬼畜明星、曲目外,在2017年前後出現了一波專職製作某一個明星、某一種風格的UP主。

其中早期知名的如澤野螳螂、王思婦,專職製作哲學系列;傲視在俗世上,專門做《笑傲江湖》岳不群系列;紅色激情等,專門製作華農兄弟系列。

UP主紅色激情,專職製作華農兄弟鬼畜,播放量和華農視頻相差不多

這些針對某一新明星製作的內容可以產生高於原作的播放量和大量眾創(彈幕、社區)新梗,起初藉助於原作流量,之後可以反哺,有營銷價值。

所以,在用戶、流量和正確的方法之上,鬼畜的商業價值開始被發現,同時出現的還有終將到來的權威管制和追求解構權威、無序快樂的矛盾。


「鬼畜業」的出現


自詡「鬼畜從業者」的李凡釗告訴有飯,他從2018年開始可以依靠鬼畜視頻解決吃穿,主要方式是在素材中,或作品結尾處做廣告露出,以及幫人做發布會、網絡廣告需要的鬼畜片段。

其中接廣告的收入每次在1500-3000元之間,「一年好的時候能有小几萬收入」,外包製作稍低,一個2分鐘左右的視頻大概是1000-2000元,「一年也接不到幾單,可能大UP主會更好」。

在李凡釗看來,鬼畜被金主看上要從2015年開始說,代表性作品,一是成龍的「duang」系列,二是雷軍的「Are you OK」。

duang系列《我的洗髮液》,UP主緋色toy

第前者從鬼畜視頻出發,借著成龍影響力,直接創造了「Duang」這個新詞,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證明了鬼畜文化的能力;後者似乎更垂直,幾乎數百倍地提高了小米那場印度發布會的曝光量,並且給商業大佬雷軍加上了「年輕人喜愛」的標籤。

《Are you OK》,UP主Mr.Lemon

在《Are you OK》爆火之後,小米公司迅速接受了這一設定,並將鬼畜視頻和《Are you OK》原因內置到小米音響的語音庫里。一方面,鬼畜新奇、抓人眼球和重複輸出的特性符合廣告營銷的需求,另外年輕人的文化,也貼合了小米「年輕化」的品牌定位。

當然,也有許多UP主猜測包括《Are you OK》及其前後的知名鬼畜作品都是小米提前和製作團隊合作的結果。無論事實怎樣,鬼畜的商業價值確實被證實了。

除了這兩個,有飯還要提一個在遊戲、KOL圈影響較大的,2016年的《我是全英雄聯盟最騷的騷豬!》。

這部在2016年5月上線的視頻,在B站獲得2500萬播放量,並席捲網絡音樂、直播、遊戲圈,成為年度爆梗。

鬼畜也從那個時候起,被許多遊戲、直播、電競、MCN發現並納入了營銷方式的備選名單。

據多個UP主消息,在成龍、雷軍出圈的2015年後,更多的中小企業和鬼畜創作者們達成了合作。之後幾年,鬼畜創作者的收入可以由線上、線下兩部分組成。

線上是作品廣告植入、外包製作、賣課(鬼畜製作)、電商和版權售賣,線下是出席各式二次元展會。

據在2019年購買過鬼畜素材的某遊戲商稱,一部3分鐘的產品主題鬼畜視頻可以分成多個15、30秒售賣,走「外包」賣給廣告主的成交價格一般在一萬元以內,如果是先火,再賣版權,則有可能賣出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高價。

比如2018年《念詩之王》系列,在B站累計播放量過5000萬,之後包括抖音、快手都出現原音BGM,即屬於版權售賣一類。

此外,知名UP主的付費課程單節售價在10-100元之間,收入不高,線下活動出席則在萬元每次左右。至於電商,目前消息不多,主要還看UP主的粉絲量級和垂直程度。

同樣的,鬼畜明星也能因此獲益,比如2014年入獄的「大力哥」,在2017年刑滿釋放後立即被工會簽約,在鬥魚直播《王者榮耀》,首播觀眾數在30萬左右。

大力哥出獄後在鬥魚直播王者榮耀

知名演員唐國強、王剛也都因鬼畜熱度(丞相、和珅)獲得在2017、2018兩年多個網絡綜藝邀約。


成熟後的風險和矛盾


規矩是所有在無序里生長的網際網路內容成熟期的第一道坎,鬼畜更是如此。

因為創作邏輯就是解構和重組,快樂就來自於不和諧的搭配,如果2015年以前的鬼畜是小圈子的自娛自樂,那麼長成為一種正經生意、內容類型和文化後,第一樣要面對的就是權威的關注。

在2015年開始,學術界開始出現大量鬼畜文化(網生代亞文化類)的理論文章,其中將鬼畜列入「虛無主義」的不在少數,之後幾年,關於著作權、肖像權的法律糾紛也一直沒斷。

其中明文規定的,有2018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要求所有節目網站不得製作、傳播歪曲、惡搞、醜化經典文藝作品的節目,不得擅自對經典作品、節目做重新剪輯、配音和字幕。

通知發出後,包括B站在內的視頻網站和自媒體帳號都做了數月整改,直接導致當年來自影視劇的鬼畜明星大幅減少,各影視劇、節目版權方也藉此發聲,幾乎要斬斷鬼畜的免費素材來源。

關於這個,B站的做法是在某鬼畜明星成為「明星之後」,以平台身份與其合作,獲得授權,先上車再補票,但這並不是百試百靈。

2019年4月,當紅藝人蔡徐坤一紙律師函把B站推上熱搜,稱B站部分鬼畜視頻侵犯了其肖像權、名譽權等多項權利,要求刪除相關內容並加強管理,否則將對簿公堂。

蔡徐坤系列鬼畜,其中包括表情、肢體扭曲等

事件發生之後,多個法律機構都對「鬼畜侵權」一事發表了看法,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

但鑒於多數UP主並未靠蔡徐坤系列鬼畜直接盈利,對錯一直糾纏不清,至今也沒個明確結果。

考慮到UP主、B站確實靠此類「未經授權」的素材,通過重新剪輯、「惡搞」獲得過間接利益(流量、粉絲),在沒有關鍵訴訟案分界之前,這個風險有多大、多嚴重都不好說。

與此同時,鬼畜或者說多數小圈子、「亞文化」也正面對著一個更大的困境,一種特立獨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怎樣在大眾市場、大眾文化的關注下繼續和諧發展。

在關於「如今的鬼畜』的討論里,創作者85後老孫和90後「do如唉咪」是悲觀一派,他們認為,鬼畜那種解構、去中心化的反叛精神已經被大眾市場馴化殆盡了,如今一代的鬼畜人只和眾多自媒體小編、流水線工人一樣,用技術換取流量,用流量換錢,僅此而已。

如果說初代惡搞、鬼畜重在獨立表達,即便內核是虛無的快樂,但總算有自己的獨立追求,但如今的小粉紅、網紅曲翻唱者們,依舊是為他人服務,宣傳,或者是營銷。有錢賺,但沒了創作的原動力——內心的表達需求。

如今B站部分鬼畜作者已經開始利用抖音、快手一類當初「鄙視」的大眾平台獲取流量和市場,這也意味著鬼畜文化即將消亡。

當然,也有樂觀一派,比如從2011至今一直堅持每周一更的鬼畜人六泉說,許多小眾文化最終都會進入大眾市場,這只是更多地發揮價值,當創作者更多,作品質量越高,這個領域也會更好。

「我們不該只看B站的抖音化,知乎的貼吧化,反過來看,抖音也正像著B站,跟不上節奏的貼吧已經玩完了。」

六泉說,一種文化、一個圈子只要有一小撮人堅持初始精神就好了,大多數人能以此為生,少數人不時出來嘮叨一下,引起討論,產生更新更對的方向,這就是最好的生態。

另外,如今的00後、95後看85後,其實和當年85看75、70一樣,「我們沒資格要求新人的思想和我們一樣,況且網際網路的樂趣和意義有了結合,難道不是好事?」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領域包括網際網路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 | yunlugong

網站 | www.ciweigongshe.ne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RKMS3EBfwtFQPkdKh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