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狄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勝了強大的敵人,還在亂成一鍋粥的巴爾幹地區,建立了南斯拉夫,這其中少不了蘇聯的幫忙。
兩國也是有過一段蜜月期,可蘇聯有大哥控,史達林認為蘇聯是老大哥,南斯拉夫只不過是兄弟國家,在大是大非上,必須為蘇聯馬首是瞻。
可是狄托有點不聽話,是一個刺頭兒,在很多問題上與他格格不入,甚至還敢在公開場合跟他公開叫板。兩國關係逐漸惡化,而史達林和狄托也徹底鬧掰了。
二戰後,蘇聯打著防止西方「和平演變」的幌子開始對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控制,除了政治上的,還包括了經濟和領土問題。
南斯拉夫與義大利對的里雅斯特有領土爭議,但蘇聯沒跟南斯拉夫商量便與西方私下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讓南斯拉夫十分不滿。
狄托是個精明的民族主義者,他可不想被蘇聯控制,希望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僅如此,狄托野心還不小,他自己的心裡還計劃著讓南斯拉夫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想要建立「巴爾幹聯邦」,這讓史達林不能接受。
南斯拉夫是當仁不讓的老二,事實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這麼認為的,可這個老二狄托不願意做。還想著在在南斯拉夫建立第二個中心,經常和蘇聯一樣,向別的黨提出建議,並且有許多時候是撇開蘇聯的。
南斯拉夫是比較糾結的,明明只能做老二,卻想做老大的活兒。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南斯拉夫在巴爾幹這個火藥桶的擴張,使得蘇聯越來越不放心。這是因為不僅蘇聯盯著這裡,西方也盯著這裡,一不小心就可以點燃。
所以蘇聯加強了對南斯拉夫周邊國家的影響,主要是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漸漸地有取代南斯拉夫的勢頭,特別是阿爾巴尼亞主張加強和南斯拉夫合作的科奇·佐治作為「狄托分子」被槍決,阿爾巴尼亞也成了反對狄托的急先鋒。
可以說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史達林甚至想用暗殺的手段除掉狄托,最終沒有成功。不過史達林和狄托,這兩個性格都如鋼鐵般強硬的領導人互不妥協的結果就是南斯拉夫被社會主義陣營拋棄。但南斯拉夫也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
可惜的是,兩個國家不管孰強孰弱,孰對孰錯,都已不存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Ov8-3QBURTf-Dn5YG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