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此用詩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

2021-04-08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古人如此用詩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

詩常被人們用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因此有了豪放派這一詩風,豪放派正式形成在宋朝時期,宋朝很多詩人不再只沉溺於楊柳曉風婉月或男女感情中,他們的詩文中多趨向於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報復、放蕩不羈的靈魂,對國家真誠的忠心與熱愛。這時的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雖說宋朝是豪放詩的高潮,但在宋朝以前的豪放詩中也不乏好的作品和人物,比如下面的劉邦曹操等的詩作,李白很多詩的詩風也屬豪放派。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那些古人筆下的「豪放詩」吧!

大風歌文/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人們都知道劉邦農民出生,從小沒有條件接受教育,這首詩也是在賀功宴上隨便吟唱出的,而這首詩卻在詩歌史上有這很高的地位。從篇幅上來說,僅僅只有三句,可見劉邦作詩的隨性,但就是短短的三句,卻充分的顯示出了劉邦的情懷。或許,這也是劉邦之所以具有雄才大略能指點江山的原因之一。

劉邦劇照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文/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作這首詩的時候,辛棄疾已經66歲高齡,但這時的辛棄疾的豪情壯志卻一點兒不減自己年輕的時候,辛棄疾的詩中善於運用典故,這首詩中同樣是如此,幾處典故用的恰到好處,為全詩增加了沉重感。這首詩氣勢磅礴、境界高大,顯示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同時作者也在詩中發表政治見解,對於辛棄疾來說,有志不在年高。

觀滄海文/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寫詩向來大氣,在作戰途徑滄海的時候,他登上碣石山作了這首《觀滄海》,歷來秋景容易引起人的傷情,所以自古多有悲秋之詩,但在曹操的筆下,秋天卻是非常壯觀的,秋天的草木都到了凋謝之際,而此時卻是非常茂盛。在這樣的景象下,日月星辰的運轉似乎都是源於大海。此時壯觀的景象也正表現了曹操寬廣的胸懷,以及他對未來宏圖壯志的嚮往。

曹操登臨碣石山

滿江紅文/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從小便讓母親在背上刺字「精忠報國」立志報效國家,全詩以「怒髮衝冠」四字引起,憑欄望去雖是瀟瀟雨天,但這一點也不減他的豪情,反而激起了失地所引起岳飛洶湧激盪的心潮。接著寫他視功名為塵土,願為國家奔波,披星戴月。岳飛的詩詞流傳的雖然很少,這首卻很為後人所喜愛,讀來便能感受到岳飛的一腔熱血,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

沁園春·雪文/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主席可以說是現代人中詩歌成就很高的一個人了,這首詩中便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之高,詩中無論遣詞造句還是用典都很精闢,表達了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報復。讀過全詩過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爭年代看一位偉人爬上茫茫雪山,看著國土指點江山,揮揚文字。

千里冰封

夏日絕句文/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人傑」指人間的豪傑,「鬼雄」則是陰間的豪傑,李清照的描寫項羽使用了這兩個詞,可見他對項羽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在烏江自刎的行為是高度肯定的。為了寫項羽,李清照也一改自己寫詩婉約的風格,不再是那個「人比黃花瘦」的女子,所以這首詩是李清照為數不少的豪放詩。

項羽

這些讀來令人盪氣迴腸的豪放詩,將會一直傳下去,它們也將影響一代代的人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xW5r3gBrsvY2_UukQ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