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患者自行拔除尿管,護士該如何總結

2019-07-29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患者男性,44歲,以「蛛網膜下腔出血」為診斷於2019年5月24日由外院急診入我科,由於病情需要當地醫院給予患者留置尿管,患者於2019年5月26日全麻下行顱內動脈瘤栓塞術。

患者間斷煩躁,給予鎮靜藥物應用。於2019年5月27日患者自行將尿管拔除。檢查導尿管(外院帶入)完整,氣囊未破損,注水囊較小,查看患者尿道口少量滲血,告知醫生,考慮患者術後病情穩定,暫不給予留置導尿。

案例介紹

該患者為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後第二天,處於恢復期,患者間斷煩躁,血壓升高,易加重出血的風險,給予適當鎮靜,雙上肢均給予約束。但協助患者翻身側臥時,能否保證約束的有效性較為關鍵,同時預防約束給予患者帶來的皮膚損傷。

臨床常出現煩躁患者自行將導管拔出的現象,患者意識不清,不能正確判斷,導管拔出後給患者造成生理損傷及經濟負擔,嚴重者影響患者預後,所以對於此類患者應及時準確評估,給予適當約束。該患者尿管拔出後,可自行排出小便,尿液顏色淡黃伴血性,考慮尿道損傷,給予尿道口清潔消毒,囑患者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

次日晨起排尿液顏色轉正常。

針對該患者進行反思總結:

1. 該患者間斷煩躁,依從性差,不能完全配合,應及時給予約束,並加強巡視。及時判斷約束帶應用的有效性。

2. 該患者尿管氣囊完好,注水量較少,對於外院帶入尿管,接診護士應及時評估尿管注水囊內注水量及尿管規格,如不符合要求,應及時給予補充。

3. 責任護士正確評估患者意識狀態,對有拔管風險的患者加強風險意識,嚴格交接班。

4. 有尿道損傷者給予清潔消毒尿道口,囑患者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

5. 患者導尿管應妥善固定,加強患者排尿功能的鍛鍊,動態評估患者的拔管指征,待患者病情平穩,及時儘早拔管。

專家點評

本文介紹了一例動脈瘤栓塞術後煩躁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患者護理及反思。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出現意識模糊,煩躁是最常見的,是出現非計劃拔管的高危因素。

本案例較清楚的描述了患者拔管及處理過程,並對該例非計劃拔管事件進行了反思與總結,包括判斷約束有效性、外院帶入導尿管及時評估、意識評估、交接班、評估拔管指征等,為臨床工作提供借鑑。 預防危重症患者發生非計劃拔管是臨床護理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該案例非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個案,通過分析可以增強讀者對神經系統疾病伴煩躁患者導管留置過程中風險防控意識,提高評估與觀察能力。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N5JPWwB8g2yegNDv2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