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國畫女博士,畫人體被稱沒功底,專家:這是朦朧美

2019-06-19     藝術起源

寫實與寫意哪個更好?

這個問題在畫壇中一直爭論不休,寫意畫意境高,簡約而不簡單,但卻被質疑沒功底,寫實畫技藝高超,難度可想而知,但卻被質疑為沒藝術性。

不相上下的爭論,喋喋不休的評判,在畫壇中有一位80後女博士,創作方向以國畫人體畫為主,畫面中朦朧而又真實,但是卻有網友認為沒功底,也有網友認為這種若隱若現的感覺真美!對此專家評價為「朦朧美」。

鄧先仙國畫作品

事出有因,被質疑沒有功底,也一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畫作一定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

80後國畫女博士鄧先仙的國畫人體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看不清,模糊感,在他的畫作中,總會以一種極其淡雅的色調來塑造人物形象,整個畫面色調差很低,而且沒有過於突出的線條,讓人欣賞的時候十分費勁。

鄧先仙畫作

一幅美妙的畫作,本該是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或者心靈享受,但是鄧先仙的畫作,卻與眾不同,用黯然失色,這個成語用在鄧先仙的畫作中最為恰當。

當然被人質疑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人們對國畫博士的爭論。

與書法博士有著相似之處,很多人認為藝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書畫的評判標準不確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因此好壞也是因人而異。

鄧先仙

鄧先仙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國畫博士。

出生於1980年的她,在15歲的時候便進入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後被保送到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之後更是一帆風順,從本科一直在中國美術學院讀到了博士學位,是一位典型的國畫系高材生。

鄧先仙畫作(上半部分)

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還在就讀本科的鄧先仙,便憑藉一幅人體國畫《浴》參加人體展後成名。

而鄧先仙的創作形式,是以工筆人物為主,但是相對比傳統的工筆畫,她的畫作不僅有些模糊,還沒有太高的寫實程度,因此也很容易被質疑繪畫功底的問題。

鄧先仙作品

其實在鄧先仙的畫作中,她正是以這種若隱若現的朦朧感,展現給觀眾人物的神秘感,這種感覺是一種不可言喻的美妙,而且在畫壇中,很多專家評價為「這是朦朧美」。

而藝術家給人們展現的,正是我們生活中不常見或者不曾發現的美,在傳遞美的過程中,鄧先仙用一種隱喻的朦朧感來傳達,更是捕獲了人們對美渴望的心理。

鄧先仙畫作

其實在畫壇中,如今更多的年輕畫家選擇了學習油畫,對於國畫來說,能夠從始至終的實則罕見。

畢竟在很多美術生參加高考時,便是以西方繪畫方式:速寫,素描與水粉為主,因此如今國畫更像是一個熱愛,能夠堅持當成事業,並且考取到國畫博士學位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鄧先仙卻在國畫中,找到了歸宿感,並且把人體帶入到國畫中,展現出國畫所描繪的人體畫之美,尤其是這種隱約的感覺,網友更是大讚:「真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MymyWwBJleJMoPMre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