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上個月有條推送,得到無數媽媽的附議:報班問老公,一問全劇終。很多時候,媽媽和孩子已經都商量好報哪些班了,眼看要刷卡了,禮節性地徵詢一下爸爸的意見(畢竟往返接送什麼的需要爸爸支援),結果爸爸反對。
今天中午,有位爸爸因為反對無效,花了一頓午飯的時間跟小編的同事吐槽,還讓小編幫忙評評理。
這位爸爸姓張,杭州人。兒子剛滿3周歲,下個月才上幼兒園小班,媽媽已經報了一大堆培訓班,甚至包括幼兒園的學前班、數學班等。他極力反對,認為這會早早毀了兒子的幸福童年。「但是全家人,包括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孩子的媽媽,在這件事上意見出奇地一致,我真是敢怒不敢言呀!」張先生很鬱悶。
他點開手機備忘錄,展示了兒子的培訓班列表:
數學144節課;
畫畫80節課;
幼兒園的學前班2個月
「我頭一次聽說,幼兒園也有學前班。這麼小的孩子,坐都坐不牢,有必要嗎?」張先生說。可他有意見也沒有用,孩子媽媽告訴他,讓孩子提前去薰陶一下也是好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為這個學前班,從7月開始,兒子提前過上幼兒園生活——每天早上9點送到培訓班,下午3點去接,中午在培訓班吃午飯。那裡有各種課程,包括數學、英語等,還會模擬一些生活場景,比如怎麼收快遞。
在選報其他培訓班時,張先生也沒啥決定權。「我原來打算,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等讀了幼兒園,再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上了小學後再上學科類的培訓班,這樣效率會高一些。可惜人微言輕啊,一家三代人,只有我投反對票,一點用都沒有。」
說到底,對於給孩子報班,張先生和妻子的主要分歧在於:一方擔心兒子會輸在起跑線上,而另一方擔心一旦開始報班,就停不下來,孩子要承受超出年齡的負擔。
說起兒子,張先生無比自豪:「他已經認識了馬路上所有的交通標識了,比一些老司機還厲害。」在家裡,他跟兒子玩一個遊戲,擺出一個個標識的圖案,讓兒子指認,小傢伙每一個都能準確無誤辨認出來,禁止機動車通行、禁止掉頭、禁止鳴喇叭、禁止帶火種……
「兩歲多時,他特別喜歡坐公交車,對每輛公交車的線路也熟悉,他還會讓媽媽把自己喜歡的公交車號碼寫在創口貼上,貼在自己的大拇指上。」張先生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再大一些,兒子喜歡上了坐地鐵,會認地鐵站內的各種站牌,還能獨自帶著外婆坐地鐵。每次看著這麼小的孩子能說出哪個是候車室,要坐幾站,到哪裡換乘,哪裡下車,他這個當爹的特別驕傲。
其實,他也承認,孩子這麼能幹,媽媽功勞最大。「她買了點讀筆,兒子每天拿著筆戳啊戳,一點點學習,到現在為止,已經會認六七百字了。」
張先生一直覺得兒子蠻聰明的,對感興趣的事情學起來很快。「可我老婆覺得不滿意,不過癮,所以上幼兒園之前,一下子給他報了這麼多班,讓他學這麼多東西。我覺得孩子還太小,這麼早學這些,收效甚微。」
更讓張先生抓狂的是,現在全家人在伢兒學習這件事上的觀點是——聰明的孩子,更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媽媽焦慮伢兒學的不夠多,我焦慮的是,這種提前學習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就這麼沒了。」
爸爸的焦慮,來自媽媽和全家人的教育觀點。媽媽的焦慮,則來自身邊的各種聲音,網上販賣焦慮的文章太多了,普通家長根本沒法淡定。
「數學144節課25800元,畫畫80節課12800元,幼兒園學前班2個月8200元,英語還沒報呢。」對著這張價格表,張先生有些肉痛。
他嘆了一口氣:「哎,家長不容易,還沒上幼兒園,就這麼多錢花出去了;娃也不容易,一節課一節課這樣上,這麼小不知道能學進去多少。」
張先生還是蠻佩服老婆的,「她也真是捨得花錢,自己喜歡的包包捨不得買,我給買也不要,都省下來為了娃。」
現在,這位爸爸只能無條件支持妻子給孩子報班了,然後內心默默為兒子祝福。「我真慶幸自己生得早,童年時的物質條件不如現在,但真是太快樂了。」
前一陣,他發現身邊不少成材的娃,都不上補習班的。他把這個發現告訴妻子,結果妻子對他說,那是人家上了也不說而已。
張先生覺得,妻子是被那些販賣焦慮的文章刺激的,朋友圈加得越多,網上育兒文章看得越多,內心的焦慮就會放大。
關於給娃報班,你家遇到過類似矛盾衝突嗎?如何解決的?張先生和妻子的觀點,你站哪一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來源:錢江晚報記者 梁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