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越看自家「兒子」,越覺得長得像好哥們,親子鑑定後兄弟反目

2020-10-09     蔓德育兒

原標題:男子越看自家「兒子」,越覺得長得像好哥們,親子鑑定後兄弟反目

人生,最怕"空歡喜"。

付出了真心實意,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養孩子,養了十多年,打過罵過,但都是源於父母本能的對孩子好過。

突然,發現孩子不是親生的,曾經擁抱孩子的溫馨,在這一刻恐怕也會變得不是滋味。

好哥們生娃也一起,卻埋下了反目的結局

有一對好哥們,從小穿同一條褲子長大,大概是感情太好,他們上同一個大學,在同一個城市工作。

就連戀愛、結婚,甚至生孩子,步調都出奇接近。

因為住得近,生孩子的醫院也在同一家,產房也緊挨著。

其中一家生了個女兒,另一家生了個兒子,皆大歡喜,兩家人互相認對方孩子"乾女兒""乾兒子",還開玩笑地約定,定個娃娃親,以後讓兩個孩子繼續兩家人的緣分。

時間飛逝,生兒子那家越來越覺得不踏實。

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五官輪廓越來越清晰,困惑感也越來越清晰:

為什麼自家"兒子",越來越像自己的好哥們,反而是"乾女兒",越來越像自己?

起初懷疑這是自己疑神疑鬼,悄悄在"乾女兒"一家人來做客時,想法拿到了對方父女的頭髮,做了親子鑑定。

這下兩家人要傻眼了:

"乾女兒"才是親女兒,兒子才是"乾兒子",是好哥們的兒子。

當初醫院給抱錯了?

鬧到醫院,調出資料才知道,責任方不在醫院。最後,好哥們不得不承認,當初想要個女兒,但生的是兒子,恰好生孩子的時候,產房又近,所以他得以"偷龍轉鳳"。

兩個要好一輩子的好哥們,就此反目。

可是,上一輩留下的困擾,並沒有止步於上一輩。兩家人都對兩個孩子,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情感,孩子也對現在的父母非常眷戀。

如今,親生骨肉歸位,孩子心理上根本受不了。

造化弄人

有時候只能感慨造化太弄人,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會遇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2013年,有部日本電影《如父如子》,講得就是兩家人抱錯了孩子,其中一家人家庭優渥,但父親冷酷,另一家人家庭貧苦,但父親對孩子的愛,非常熱烈。

當兩家人知道,投入了所有心力的孩子,不是親生的,從倫理上產生的巨大對沖情節。

雖然這是個電影故事,但真實世界裡,真的抱錯孩子,結局往往遠比電影更冰冷。

2017年,俄羅斯發生了一件轟動的事。

一位俄羅斯婦女,在丈夫離世後,和孩子做了一次親子鑑定,發現對方和自己完全沒有血緣關係。

雖然,解開了為什麼孩子一頭黑髮,與他們家傳統的俄羅斯金髮完全不同,卻無法解釋,她的親生孩子在哪裡。

雖然,給了"養女"所有的愛,但她仍然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裡,過得如何。

通過追索,終於找到了她的親生女兒。

如今生活在貧窮之中,已經生了3個孩子,和"養父母"關係惡劣,處於非常低谷的人生。

原本應該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女孩,卻當上了白領,過著中產生活。

造化弄人,何不唏噓?

雖然現在條件更好,但家長不要放鬆警惕

時代在發展,有些上世紀的漏洞,確實會造成孩子抱錯的現象。

比如當時的醫院管理體系混亂,有空子可以鑽,比如那時候育兒觀念不強,甚至父母對孩子的照顧都不周全。

但如今,孩子從抱出產房,就掛上了腳環,直到出院才摘下。

如果不是出生那一刻就"偷龍轉鳳",很難再做到抱錯的現象。

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為了不出現俄羅斯那家人的真實的悲劇,讓自己的親骨肉,能在自己身邊開心長大,父母還是要多些注意,不要放鬆警惕。

第一,分出專門家庭成員盯孩子

從我自己的經驗看,生孩子的那天,其實很混亂,大家的焦點會在產婦、孩子、醫生上不斷轉移。

有時候,確實會發生漏掉的情況。

所以,在進產房前,就要安排好工作,指派一個家庭成員,專門盯孩子,目不轉睛。

這樣還有另一個好處,提防有人販子偷孩子。

第二,儘快回家

只要能保證有人專門從產房門口,到病房裡,對孩子的關注,孩子在現在的條件下,想抱錯的機率幾乎為0。

但人多手雜的地方,意外存在的情況總會存在的。

加上醫院床位緊張,許多產婦恢復的比較快,爭取儘快回家,降低孩子和孩子混淆的危險,自然會讓孩子更安全。

從數學角度來說,抱錯孩子只是個機率問題,可能萬分之一或者百萬分之一,似乎沒什麼。

但對當事人來說,那就是一生、一輩子。

還記得那對28年抱錯的孩子嗎?

錯過親生孩子的人生,該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啊。

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不要讓悲劇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FmgC3UBLq-Ct6CZOX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