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訊一評,解讀你關心的樓市動態:
01 90%的業主都逃不過這道坎!
最近網傳取消物業,不用再交物業費了,贏得一片歡呼。
雖然這些新聞有譁眾取寵的因素,但叫好又叫座的流量背後,是大家苦物業已久的事實。
最近幾天還有關於物業的大新聞。在杭工作的林女士,5年前在老家買了一棟超級豪華別墅,後來一直沒回去住過。在看劇時偶然發現「自家別墅成了劇中女主的家」,而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裡,隨後林女士將別墅物業、電視劇出品方、播放平台等一併告上法院,要賠償要道歉,影視劇下架。
儘管這件事林女士證據充足,她也有資金能長期打官司,還有輿論支持,可謂萬事俱備。但至今,作為鑰匙保管方的物業至今也沒給個說法,被告的劇組也沒有任何人向林女士表示過歉意。
可見即使是有資本有實力的人在物業面前,一樣是弱勢群體。
幸福策評:物業和業主積怨久矣,需待樓市良幣驅逐劣幣
每個行業亂象背後都有根源可尋。物業亂象根源在哪?
1、大部分物業都先於業主入駐小區,入駐方式主要是由開發商招標(指定)。
業主搬入小區之前無論是裝修、水電燃氣車位等生活配套都得經過物業,很多時候業主還得看物業臉色,求著物業辦事兒。這直接導致物業從根源上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業主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
2、我國物業增長速度極其快。
對於一個高速增長、不缺生意的行業而言,大部分企業都難以沉下心做好服務。而行業增長過快,也直接導致從業人員素質勢必參差不齊。
3、物業承擔了一部分模糊地帶職能。
目前政府基層崗位的延伸止步於居委會,剩下那部分模糊地帶的職責就只能由物業承擔。這直接形成了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對立,長此以往,大家對物業的印象也不會太好。
4、排名靠前的物業公司,利潤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來自於裝修、家居等延伸產業。
物業口碑不好,也直接導致物業在延伸行業難以獲得利潤。大部分人家裡的水龍頭、家電家具出了問題,寧願從外面請人維修,額外支付上門費,也不願找物業師傅。這種不信任感切斷了延伸產業的利潤,物業最終只能削減成本,削減投入,進入到惡性循環。
沉疴難治,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商機,雖然近年來有不少房企在旅遊地產等領域轉型碰壁後,逐漸切入物業賽道。但這些年房企賺快錢賺習慣了,轉向經營物業,其效果並不明顯。
物業和業主的矛盾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問題在行業增長的短期內都難以得到解決。只有等樓市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凸顯、業主維權意識上升、對物業的制約條例細化後,才能有所改善,而這還需要很久很久。
來源:@大咖聊房
02 限購前的最後機會,抓緊撿漏!
上半年的深圳和東莞,是全國樓市最亮的仔。不僅深圳、東莞自己漲瘋了,還帶著小弟一起漲。深圳漲後東莞漲,東莞漲後惠州漲。
但惠州剛開始漲,東莞就被調控,而最近更是限購升級,連二手房的大門都給關上了。深圳也是被強力調控給限制得死死的,新落戶買房?不存在了。
但再怎麼調控,該買房的還是要買房,要投資保值的還是要保值,資金的洪流不流向這就流向那。
幸福策評:深圳擴容/擴權的利好預期,環深惠灣板塊或將承接深圳熱錢
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內陸9城,整體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深圳、東莞、佛山、惠州、中山,上半年的成交量都超過了供應量。
來源:合縱聯行
7月15日,深圳冒著誤殺一大批剛需的風險,直接限死新落戶、新離婚,新落戶不滿3年不能買,離婚3年內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之和計算。
7月25日,東莞突發調控升級,外地人買第一套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須一年社保,第二套須2年社保,而且限售3年,連之前東莞二手房不限購的大門都給關上了。
資金投資的需求永遠都在,買不了深圳就買環深,尤其是還有深圳擴容或擴權的利好預期,不限購的環深惠灣板塊將承接深圳熱錢的投資需求。但惠灣的窗口,隨時都可能關上,繼深圳東莞之後,惠州的樓市調控可能也不遠了。
通過擴容擴權,深圳的樓市壓力得到釋放,甚至一些郊區房價會下跌。但相對應的,臨深的惠灣承接需求之下,必然就是房價上漲。
但這不代表可以在惠灣隨便買。現在惠灣區域,尤其是大亞灣,到處都是樓盤,新房供應多,加上限價,所以價格都差不多。
但一旦需求增加,市場供需達到平衡,項目分化立刻就會出現,優質項目和差的項目之間高低立判,馬上就會在價格上反映出來。
所以,必須選擇優質的板塊和項目,才能在下半年領漲。
來源:@大鬍子說房
03 高考後,北京、南京、深圳學位房的真相明了
學位房現在已經變成了全國中產家庭的標配,可以沒有LV新款包,有這個城市的戶口,而沒有一個在這個城市數得上的學位房,這大機率是代表在這個城市混的不咋地。
過去對於中產家庭還有一個高考教育的替代品,走海外教育。但眾所周知的疫情,起碼在未來幾年,肯定有大量的家庭會回歸國內高考。這種情況下,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是否成才的唯一標準。
幸福策評:學位房不是教育的必選項,歸根結底是資源分配問題
1、什麼叫學位房?
全北京、全中國其實都是學位房,因為都是按照學區劃片的。但其實嚴格意義上,只有一流一類、一流二類、二流一類才能稱為學位房。
2、學位房不只是因為學校好
學位房的價格其實只是門檻,代表了這家長的投入。
首先,必須意識到,買了學位房並非子女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因為在教育的排序中,尤其是在當下及以後的教育環境中,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其次,高考並不一定就是驗證學位房價值的標準。以全國學位房熱最典型的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看,這些區域的高考並不出類拔萃。(去年的,今年也基本類似)
第三,解決優質教育學位房集中的辦法,肯定不是搖號。
學位房到底有多少重要?其實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資源分配問題。
優秀的資源肯定是有限的。學位房帶來的名師、同學都是資源。好學校和差學校的區別在哪裡?不是個體而是整體,不是特殊性而是一般性。
第四,未來20年解決不了學位房的問題。
只要高考,那麼升學就是戰鬥,全程不敢鬆懈。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到好的學校去,否則去了渣校,可能就是提前被淘汰。因此娃的壓力,家長的壓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來源:@大偉看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