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暫停」的人類世界
最近,幾乎全世界都進入了「無人模式」,
過去人潮擁擠的地方,
罕見的只剩下空蕩蕩的街道。
曾經熙熙攘攘、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
現在冷冷清清。
諸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人潮不再洶湧,
米蘭大教堂,褪去喧囂,
迎來了片刻的寧靜。
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
澳大利亞最著名的雪梨歌劇院,
也終於能吹著海風,
等一場溫柔的日落。
越夜越野的曼谷街頭,
褪去了燈紅酒綠,
點點微弱的燈光,
似乎在訴說這裡曾經的人聲鼎沸。
人類世界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如同一場啞劇,
暗流洶湧卻寂靜無聲。
但在人類世界歸於寂靜的背後,
世界各地的動物們都趁著這個機會,
出來「溜達」,
那些許久未出現過的風景,
也都在最近重新現世。
02
重煥生機的動物世界
隨著人們進入自我隔離狀態,
各種動物占領了世界各地城市的街道。
義大利的一處商業街,
已經沒有了人類的蹤跡,
然而悠然自在的鴿子卻在此時招搖過市
替我們欣賞了街邊的風景。
不僅如此,由於人流量急速減少,
義大利的污染也隨之減輕了不少。
水城威尼斯最近幾年一度被環境問題困擾,
運河上漂浮的垃圾在夏季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旖旎美景,
似乎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但就在人類活動減少後,
威尼斯又「活」了起來。
運河的水變得清澈見底,
成群的小魚結伴遊來游去。
有當地居民甚至表示,
自己在這住了60年都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
類似的景象不僅發生在威尼斯,
布拉諾島和撒丁島卡利亞里港,
遊人不再,河水變清,
天鵝成雙成對出現,
海豚在水中歡快的搖擺。
新德里的天空也變得蔚藍了。
威爾斯的一個小鎮,
被一群山羊給「占領」,
它們大搖大擺的在空曠的街道上散步,
時不時還會啃啃別人家門口的樹籬,
據當地人說,
這是它們第一次在小鎮上如此大膽。
從白天吃到晚上,
還跑到別人家的私人花園裡,
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灌木,
一點都不客氣。
除了山羊,
大家的熟知的奈良小鹿,
也紛紛離開森林山區,
跑到城市裡大吃大喝。
動物園裡的企鵝也都跑出來,
邁著歡快的小碎步逛起了街。
野豬看到四下無人,
也開始在街上撒歡奔跑。
新加波的小水獺們,
也加入了狂歡遊行。
因《羅馬假日》而聞名的許願池熱鬧不再,
許久未見的水鳥卻在這裡,
找到了曾經失去的「家園」。
許多珍惜野生動物由於畏懼人類,
鮮出現於人類視線之內,
然而也是在最近,
各地頻現他們的身影。
03
沒有了人類,地球會怎樣?
對於人類而言,疫情是一場災難,
但動物如果給子孫們回憶這段經歷,
一定會是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人類世界按下暫停鍵之後,
動物世界沸騰了,
各國都在上演著不同版本的「瘋狂動物城」。
很多人笑過之後,卻陷入了沉思。
原來沒有人類的世界,
動物並非毀滅,
它們並不需要我們照顧,
依舊可以清閒如昨。
就像《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最後說的那樣:
要知道,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
如果換算成24小時,
一萬年連0.2秒都不到。
而人類存活在這個星球的時間,
也僅有半分鐘長。
地球沒有了人類依然會旋轉,
人類之前有生命,
人類之後依然會有生命。
我們之於地球,也許只是匆匆過客,
而地球對於我們,
卻是賴以生存的家園。
就在最近的一百年,
地球上已經有許多物種消失,
渡渡鳥、南極狼、爪哇虎、北美旅鴿、長江白鱘......
是時候反思了,
如果當初人類沒有無休止的破壞,
他們會不會依然快意地生存著呢?
又或者,我們繼續無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
千百年後消失的物種,
人類會不會成為其中之一?
人類並不能在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獨善其身,
只有保護好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我們才有資本和機會,
去暢想未來。
一場疫情,不僅教會我們珍愛生命,
更讓人們懂得與自然和解。
疫情終將過去,
但這場關於自然的思考,
並不能隨之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