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大意,五信號顯示孩子有積食,細分析一招有效

2019-06-09   直若曲

​什麼是積食呢?積食就是孩子攝食過多, 超過脾胃的運化能力, 積存在胃腸。孩子積食不僅僅影響食慾那麼簡單。

積食給孩子的健康發育也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比如:發燒、咳嗽、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力低等等。所以,孩子積食了,家長千萬別大意不當回事,要小心對待!

孩子積食後,經常會出現這5個小毛病

1.厭食:通俗點說就是孩子不愛吃飯,因為積食已經讓孩子的肚子「盛滿」了,腸胃消化不動,一直堆積在腸胃裡,孩子自然吃不下飯。

2.口臭:孩子嘴裡有口臭,而且舌苔厚、發白(有的發黃),說明孩子積食了。

3.面色枯黃、鼻樑有青筋:積食、脾虛的孩子,消化不好、營養也會不良,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面色枯黃,顯得沒精神,而且鼻樑上也會出現青筋。

4.睡不安穩:孩子睡覺不安穩、總是翻來覆去的,而且經常蹬被子,很可能是積食了。中醫里,「胃不和則寢不安」的就是這個意思。

5.經常肚子疼:孩子平時沒亂吃東西,但經常喊肚子疼,很可能是因為腸道功能紊亂產生積食導致的。另外,比較小的孩子因為肚子不舒服,會變得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鬧。

什麼是積食呢?

小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 脾胃虛弱, 消化功能不像成年人那麼強, 我們給他吃了好多好吃的, 堆到胃腸里, 一下就郁住了。比如說那種奶油蛋糕, 含很多脂肪, 大量吃下去, 就易積食。

積食就是孩子食物攝入過多,超過脾胃運化能力, 結果導致脾胃功能減弱。小孩子看到喜歡吃的東西, 就會無休止地吃下去, 此時父母要擔起阻攔的責任, 這是保護孩子。可是, 有的父母覺得我愛孩子, 就要把他最喜歡吃的東西提供給他們, 讓孩子吃個夠, 結果, 這樣反而傷害到了孩子。

v

積食的種類

從胃口來看: 有的一點東西都不想吃, 沒有胃口, 這是積在胃部了, 因胃不能受納了;有的卻特別能吃, 可還是很瘦, 這積在脾了, 脾無力運化, 身體缺營養, 孩子就猛吃, 可吃得越多脾越無力運化, 最後就都瀉出去了。

積食還分寒熱, 如果孩子的身體偏於陰虛, 積滯容易化熱, 導致濕熱積滯為患;如果孩子素體陽虛, 則積食易傷脾陽, 導致孩子的陽氣不足, 形寒肢冷, 這種情況比較嚴重, 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積食還分有形和無形。有的是有形積滯還在, 這往往是剛剛吃的, 是急症, 比如孩子吃奶油蛋糕吃多了, 吃了半個, 第二天發燒了, 此時是有形的積食, 此時只需把積滯清掉就可;

還有一種是無形的, 這往往是慢性的, 就是吃某種食物過多, 傷到脾胃運化功能, 此時還有點有形的物質, 這叫脾虛夾積;還有的是積滯的食物早已不在了, 但脾胃卻仍無法正常工作, 這種孩子正氣不足, 往往易導致反覆外感, 這種情況就是「無形之積」了。如果不及時調理,會逐漸變成「疳積」, 就是因喂養不當或久病導致的嚴重營養障礙。

積食怎麼調理

絕大多數孩子,此時不想吃東西,不想喝奶,很容易煩躁啼哭,晚上睡覺不安穩。消食導滯治積食

1、對於有形的積食,我們可用焦三仙各6克,炒雞內金6克,熬水給孩子喝。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其中焦山楂去肉食之積,焦麥芽和神曲清谷面之積。炒雞內金能化瘀消積,對促進脾胃功能很有好處。把它們熬水喝,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消掉了,可能身體就沒問題了。如果不去掉的話,就能變成大患。

2、對於那種脾虛夾積或者乾脆就是無形之積的,我們一般會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雞內金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太子參、白朮等補脾運脾的藥物調理一下。但是,消積的藥物不能常用。小孩積食了,給他喝兩天消食導滯的藥物,化掉了就不要喝了。如果天天給他喝這種藥,他的脾胃功能反而弱了,所以一消掉積食,馬上停住。這個是小孩積食初期的處理方法。如孩子的積食已比較重了,就要找醫生來處理了,一般需在消食導滯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滋補脾胃的藥物,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