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幻影-4000戰機性能雖然出色,結局卻很悲涼

2019-12-25   武器正能量

在西方國家中,法國一直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二戰期間,作為綜合國力可與英國和德國相媲美的國家,法國竟在納粹的鐵蹄下堅持了僅僅一個月就宣告投降,號稱歐洲大陸第一軍團的法蘭西陸軍在納粹的鐵甲洪流面前敗得潰不成軍,令人著實大跌眼球。但奇怪的是,戰後國際新秩序,舉國戰敗投降的法國居然位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列,不得不說,法國行事果然有一套,畢竟瘦死駱駝比馬大,氣節雖然沒了,但大國影響還在,法國在國際上的力量不容小覷。

不僅如此,戰後,法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在西方國家都在美國的腳下搖首祈憐時,法國卻獨立其外,很多情況下根本不看美國臉色,即使美國表達了不滿,但依舊我行我素。

為啥呢?

因為法國有底氣,這底氣就來自於自身強大的軍事力量。在西方國家中,絕大部分的國家都會使用美製武器,甚至一些小國的軍事武器基本上完全依賴美國,即使英國也不例外,但法國就一樣,法國武器自成體系,絕大部分自研自造,即使自己研發的武器性能不如美製武器,法國也會首先選擇國產的,想盡一切辦法撇清與美國的關係。

法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擁有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軍事研發能力相當強悍,很多武器比起美製武器也是不遑多讓,比如法國幻影系列戰機,暢銷海內外,在世界範圍內口碑極佳,比較出名的有幻影-2000,在性能上絲毫不遜色於美國的F-16,這還不算什麼,其實法國還有一款更加出色的重型戰機,綜合戰力上可與美製F-15相抗衡,那就是不顯山不漏水的幻影-4000。

眾所周知,幻影系列戰機一直法國人的驕傲,憑藉高可靠性和極高的性價比暢銷世界各地,幻影戰機的研發始於上世紀50年代,由戴高樂總統推動,目的是擺脫美國控制,重塑昔日法蘭西在國際上雄風。初始的幻影都是單發輕型戰機,並且憑藉自身優勢一度引領世界潮流,但隨著美蘇爭霸的加劇,兩國先後推出自己的重型戰機,在重型戰機面前,輕型戰機幾乎毫無優勢可言,迫於壓力,法國決定研製自己的重型戰機,這就是後來的幻影-4000。

幻影-4000於1975年開始研製,1979年首飛成功,它算是幻影-2000的升級版,氣動布局與幻影-2000大體一致,兩者使用的也是同一個平台,發動機也一樣,都是M-53,只不過一個雙發一個單發而已,而且在內部系上兩者也都是通用的,這可以大大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

在體型上,幻影-4000比幻影-2000大了一圈,機身加長了20%,翼展增加了33%,翼展面積增加了80%,最大起飛重量更是從17.5噸增加到了32噸,是一款標準的制空重型戰機。幻影-4000的機身大部分採用硼碳釺維的復合材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面積採用復合材料的戰機。

幻影-4000的動力採用兩台法國國營公司發動機研製的M-53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64千牛,加力推力95.1千牛,可使其在無外掛的情況下擁有超過1.0的推重比,這在當時的同級別戰機中是最高的。此外,該戰機的最大航速可達2.2馬赫,是當時飛行速度最快的戰機之一。

幻影-4000不但機身與機翼有油箱,連垂尾也有內置油箱,這使得幻影-4000的燃油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航程大大增加,最大航程達3700千米,作戰半徑高達1850千米,幾乎達到了戰術轟炸機的航程。

在武器方面,幻影-4000也顯示出強大的武器外掛能力,共有11個外掛點,最大載荷超過8噸,可掛載各類對空、對地飛彈和精準制導炸彈以及火箭彈等,火力相當強悍。

總體而言,幻影-4000是一款性能可與F-15匹敵的戰機。不過,幻影-4000性能雖然出色,其結局卻很是悲涼,法國戰機除了性能好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昂貴,甚至比起美製戰機還要貴,這就限制了它的銷售市場,連本國空軍都難以承受高昂的價格,再加上美國從中作梗,幻影-4000的計劃最終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