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銅馬車是高科技,上面的大傘不僅能擋雨,還是攻擊性武器

2019-07-05     路生觀史

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徵用70萬役卒,歷時39年,修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考古學家們預測,至少在未來一百年內,世界上還沒有解開「秦始皇陵」之謎的技術。如果它的墓穴一旦能夠打開,其價值將遠遠超過古埃及的金字塔。銅車馬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但一些人卻不知道它是2000多年前實實在在的高科技,裡面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科技秘密。

銅車馬有近7000個零部件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距現地表7.8米深的地下發掘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兩乘銅車馬一前一後放置在一個木槨內,因木槨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但車馬的構件基本齊全。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發現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車馬。兩套銅車馬按出土時的前後順序編為一號銅車馬和二號銅車馬,均為單轅、雙輪、四馬系駕。

一號銅車馬,車馬通長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二號銅車馬通長317厘米,高106厘米,重1231公斤。一號銅車是車隊中的立車,起到警衛和征伐的作用;二號銅車是安車,作為皇帝的乘輿。兩車主要用青銅鑄造而成,並配有大量的金銀飾件,整個車、馬、人都是當時按照秦始皇御用車隊中的屬車尺寸縮小1/2仿製而成的。

秦始皇陵銅車馬的製造繁複、難度大、工藝精湛。3000多個碎片,近7000個零部件,採用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兩套車馬整銅車馬造型準確,細部的真實和鮮明的質感是銅車馬造型藝術的一大成就。

全車都是由銅打造,從戰馬、車手、韁繩、箭箙、弓弩等,均逼真精美。車馬通體彩繪,圖案花紋風格樸素明快大方,以白色為基調的彩繪肅穆典雅,車上的金銀飾品加一塊兒重量達到14公斤,顯得華貴富麗。整體設計嚴謹合理,零部件雖多,但組裝搭配巧妙,功能明確。這套大型的人俑車馬,代表了秦代青銅鑄造工藝的突出成就。

銅車上的那把大傘,來歷很不一般

凡參觀過這兩輛銅馬車的人都注意到,銅車上有一把很大的傘。這把傘來歷不一般,它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打造的。這位魯班,吃瓜群眾可不要想成是「王者榮耀」里的那個小短腿,人家可是實實在在的「機關大師」。魯班大師專為秦始皇設計的作品,自然不會是凡物。一些人以為它就是遮風擋雨用的,其實,它是一套相當厲害的武器系統,而且是「黑科技」。

這把大傘是秦始皇出行時候的必備物,它撐開時遮擋範圍很大,能夠遮風擋雨。一號車上的這把傘可以隨著車身與太陽的轉動而自由轉動180度。當中午兩點成一線時,傘回到直立的原位。這把看似笨重的大傘傘柄上裝有雙環插銷,同時拉起插銷能使傘柄脫離或固定在它的直杆上,便於車主人離開車時能靈活輕巧地從車上取下來繼續為車主人遮風擋雨。當主人休息時,傘柄底端的兩端式摺疊扣能將傘成45度角牢牢地插在泥土裡。

然而,這只是表面上大家看到的基本功能,實際上這把傘暗藏玄機,其中的逆天的設計和隱藏的功能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妙,比如傘座和傘柄之間是自鎖式閉鎖結構,包括了暗槽、活扣、榫卯結構等,可以讓傘固定住又不會被輕易地折斷,上面發現的青銅齒輪據說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銅齒輪。

這個齒輪的作用,是承接傘蓋,並與傘骨連接,可以保證均勻承受傘蓋壓力,畢竟傘蓋也是銅製。柄底多機關,通過推拉組合,可以靈活控制傘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動,從而使得傘蓋可以根據太陽方向的不同而調整合適的傾斜方位。

遮陽避雨是最基本的功能,還是保護與反擊的武器

這把傘的每一個接口都有機關,可以很快速地拆卸下來。不固定的連接,使得銅傘打開機括後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為歇息於野外路邊的主人遮陽遮塵、避雪避雨。

傘柄與傘蓋分開之後,像什麼?沒錯,分開之後就是一把矛和一塊盾牌。在有刺客襲擊時候,傘蓋作盾,以防禦敵人,傘柄中空,里藏暗器和利刃,可以使主人作為保護自己的兵器用來自衛反擊。

這個傘狀結構的設計不僅僅是遮風擋雨,而是裝有隱藏的防禦型機關。要知道秦始皇外出巡行是帶著大部隊的,不可能就他自己和一個車夫。假如連秦始皇都要拿著傘柄傘蓋去戰鬥了,估計情況會是相當危急和糟糕的。專家們利用現代的彈簧技術,也未能將這些細節完整地複製出來。在功能上可攻可守,其中蘊含的超高的藝術和科技水平簡直令人讚嘆。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把權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的第一人,位居高位,自然要隨時防禦會有人來刺殺君主,因此這把傘就是一把自衛的武器,傘柄裡面可以藏一把青銅利劍,青銅的傘蓋是一個堅實的盾牌。這樣的巧思,即便是現在的人也很難做出來。

可以斷定,這把千機傘,是那個時代的構思精妙的「黑科技」武器系統。難怪前聯合國秘書長達雅馬先生,評價說秦始皇陵銅馬車是「高科技的結晶」。

結語:面對銅車機傘的武器系統,讓人極容易聯想到秦為什麼能統一中國的道理。同時,作為「高科技的結晶」,也應該聯想到秦始皇的死——他是被謀害的,「武器」在他被謀害的那一刻里似乎是沒什麼用的——所以,有人說,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以「人」為「本」——所以,用好技術的前提是用好人,只有這樣,才是最安全的。(文/上帝無言,本自媒歡迎歷史類來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uC8AGwBmyVoG_1Zzh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