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珍,1936年5月出生於福建石獅,材料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
1958年李愛珍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3年-1996年,先後創建了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1995年建立了世界銀行貸款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1988年-2000年擔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電子、光子材料專題負責人。1989年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參與創建中國科學院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2004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
李愛珍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究,主要領域是信息科學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
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之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先後擔任半導體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2年,創建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
李愛珍 演講
1983年-1996年,先後創建了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
1995年,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所長領導下,建立了世界銀行貸款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2000年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8年,擔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電子、光子材料專題負責人(-2000年)。
1980年8月-1982年10月,1987年4月-1988年2月,1993年10月-1994年2月先後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EE系)和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ECE)半導體研究室任訪問學者,訪問教授。
1989年,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0年,以來先後任分子束外延國際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程序委員會主席、程序委員會委員;中紅外光電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主席。
1993年,參與創建中國科學院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6年12月-1997年4月,1999年9月-1999年10月,在德國Paul-Drude固體電子學研究所任馬普學會客座教授。
2004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工程科學獎。
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