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撈上來的才是「海鮮」,這些凍過的只能叫「海產」! 圖/網絡
-風物君語-
OMG!
所有吃貨!
湛江海鮮來咯!
吃它!吃它!吃它!
湛江人民對「海鮮」的定義與其他地方人有些不同。
在湛江人眼裡,只有當天從海里撈上來、還帶著點海水腥味、在筐子裡活蹦亂跳的,才能稱之為「海鮮」;至於用冰塊保存,或者放入水箱裡經過長途運輸的,對不起,這些在湛江只配叫做「海產」。
鮑魚的扭扭舞。 圖/網絡
「今天的桑拿房太熱了,我翻個身啊。」 圖/網絡
這份堪稱「極致鮮師」的挑剔,來自老天爺對湛江人的偏愛——地處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湛江三面環海,與海南隔一瓊州海峽相望,天生自帶「海鮮之都」的光環,若從地圖上看,雷州半島正像一條大舌頭,卷食著南海海域深處的鮮靈美味。
傳說湛江人嘗一口,就能估計出這批海鮮什麼時候上岸的。 圖/網絡
而每個去湛江覓食的人,幾乎都沒有時間休息。從天亮吃到天黑,是對這片被熱帶季風吹拂得懶洋洋的土地的至高敬意,在這座不張揚的城市裡,天上地下的「鮮」,見縫插針、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每個街角旮旯里,鑽入你的味蕾中。
要不是為了這碗粉,誰起得來啊?
早上六點,湛江城準時在腸粉店裡醒來。
在湛江,「粉」是當地人的本命物。無論是天涯海角還是街頭巷尾,熱騰薄滑的腸粉全天候如影隨形地跟著湛江人出現,填補著每一副轆轆飢腸。一日三餐再加上宵夜,好比那紅塵畫卷徐徐展開,如果說海鮮是濃墨重彩,那腸粉就是最初的底色。
往腸粉上撒醬汁,就像往宣紙上潑墨。 圖/圖蟲·創意
而每一個湛江人,都稱得上是腸粉專家——「粉」要米漿鮮榨,皮要薄中帶韌,醬汁鹹淡要適中,不需要噱頭,菜油夠香,醬汁夠味,塑料袋套在碟子上一樣吃得津津有味;區與區之間,大家的口味也會略有差異,老赤坎人喜歡吃口感粗糙帶更薄的河粉,霞山人則偏愛口感滑嫩單厚實的腸粉。
咕嚕咕嚕,想想這勺帶湯的牛腩澆到粉上。 圖/網絡
比腸粉更高一個級別的是牛腩粉。軟滑牛腩在大鍋里不慌不忙地熬煮過漫長時光,湯汁里飽含著各味香料的深情,當一大勺香濃的牛腩湯汁鋪滿爽滑的湯粉,試問誰能拒絕這一碗滾燙的「有味人生」?
牛腩粉基本上是不會出錯的,但真要講究起來,昌大昌海濱購物廣場的「常聚美食店」,粉最為細薄、更能入味;而在赤坎中華路,「好味旺」家的牛腩汁才最是濃稠。
但真正讓外地人大開眼界的,還得是榕樹灣美食坊的海鮮撈麵。這家店沒搬走前,原本在一口水井旁,街坊們清早起來端著不鏽鋼盤子在水井沿上吃腸粉、油條,尤以海鮮撈麵最知名——老闆娘每天買來大桶剛撈上來的小海鮮:鮮蝦、魷魚、花甲……一鍋煮起,滿滿當當鋪陳在面上,用還帶著海水咸鮮味兒的湯汁撈起,讓人大清早就被生猛海鮮擠得肚圓胃滿,直呼不可思議。
而對於湛江人來說,這只是一天的「開篇破題」,精彩還在後頭呢。
咩啊?你吃的那個也叫海鮮?
湛江話中很多海魚的名字都很有意思——
博米、流唇、狗公、塌沙、三毛、齋魚、海沙蝦……如果再把這些南方海域千奇百怪的生物,統統煮進一鍋的「天然雜魚湯」,就更有意思了。這正是湛江很多人家裡餐桌上常出現的家常煮湯,各種魚魚蝦蝦放砂鍋中加姜、蔥清水煮湯,清甜無比,一碗接著一碗,在腸胃重現出風情萬種的亞熱帶海洋。
這些豐富的海鮮,正是南海的厚賜。在我國領土海域裡,要數南海的自然資源最為豐富,其原生態純凈的海域、四季溫暖的海水溫度,特別適合各類海鮮生長;而南海海水流動尤其湍急,魚蝦在洋流里游來游去頗費力氣,肉質自然更緊實,讓人讚不絕口的「彈牙」、「爽口」由此而來。
而在這座城市裡,海鮮市場堪稱「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呼吸和心跳。
在海鮮集市上,拼的就是手速、眼力和殺價功夫。 圖/網絡
要買便宜的小魚小蝦,可以先移步市場旁邊的東堤碼頭,戴著斗笠的湛江漁女,剛從漁船下來,在地上攤開一塊防水布就開始了買賣,不知疲倦地為來往路人推銷琳琅滿目的當季魚蝦;更「上等」的鮮料們則擺在大市場裡,在霞山水產品市場和赤坎海鮮市場,海鮮數量之豐、價格之低,都足以成為外地遊客流連於此的理由。
由於灘涂眾多,湛江淺灘是螃蟹家族深為喜愛的棲身之所。湛江海蟹堪與江南的淡水大閘蟹平分秋色,儘管不似江南人吃蟹那麼雅致,但湛江人吃蟹的樂趣正在肆意豪放之間——這裡的蝦蟹買賣多用竹籮裝,吃的時候也是不鏽鋼大盆大盆地端上,陣仗不能小,牌面不能輸。
海鮮一鍋煮,根本不怕串味兒,只會鮮上加鮮。 圖/網絡
湛江蟹不僅量大,四季都可以放開吃,單單一種湛江青蟹,生長周期里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名字和對應的吃法:軟殼蟹、螚媬蟹、水蟹、肉蟹、干膏蟹、掩仔蟹、重殼蟹、黃油蟹、膏蟹、黃油膏、慢爪蟹…相比起膏蟹,湛江本地人更為推崇10月前後出現的換殼時的重殼蟹,肉質最為肥美鮮嫩,而沒肉沒膏的水蟹也是追求「極鮮」的湛江人的摯愛,一肚清冽海水,煮上一鍋水蟹粥最是香甜。
大晚上的,這誰頂得住啊... 圖/網絡
在蝦的領域,湛江更是無可置疑的「蝦霸」。作為全國最大的對蝦種苗繁育養殖基地所在,有人曾測算過,中國市場裡每三條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然而對於湛江人來說,市場上的蝦早已失去「海鮮」的名號——趁著漁船靠岸,趕緊清水白灼,蒜蓉鮮烤兩斤蝦,讓味蕾和今天的海洋氣息得以聯結,才不算辜負了這海這天這地!
「海上霸主」和「陸地神仙」,你選哪個?
提到湛江必說蚝。湛江常見的兩種蚝,養殖方式與肉質又各不相同——在北潭為柱養,在官渡為吊養,前者殼厚肉甜,後者則肥大無渣。
而從吃法說,除蒜蓉、原味炭燒之外,生蚝還能用來煲韭菜、酥炸、油焗、煎蛋、煲粥、清蒸……湛江人隨意擺在市井中央一張油膩桌子,一個炭爐土灶,借著城市夜空最後幾分煙火,變著法子使海洋的鮮甜攻入味蕾。
每一隻湛江蚝,都是一片小小的海港。 圖/網絡
吃海鮮的方式有無數種,最帶勁的還是烤著吃。湛江生蚝一張嘴,就能撬動整個中國的夜宵燒烤圈。不用辣椒,不用孜然,一把蒜蓉一塊黃油,原湯就能吊出海水汁液的鮮咸肥美,捨棄了「勢大力沉」的重油重鹽,憑一手四兩撥千金的溫柔功夫,贏得全國人民味蕾的一致認可。
海濱美食城和綠林食坊的深夜燒烤攤,是湛江讓人駐足不想離去的兩大寶藏地,除了生蚝,大龍蝦切開不用調味直接烤,鮑魚加點黃油滲進肉里,湛江人總是能看似簡單尋常就挑逗出美味的高潮。
如果說湛江蚝是美食界的「海上霸主」,那湛江雞則堪稱吃貨眼裡的「陸地神仙」。
湛江雞,無疑是製作白切雞最佳原料之一。 圖/圖蟲·創意
湛江,尤其是安鋪的「白切雞」,雞肉肥美得讓人一試難忘。在烹飪方法上,湛江與順德、廣州的白切雞略為不同——這邊會用文火濃湯將本地的湛江雞煮至八、九成熟,出鍋後即用大量花生油塗抹,然後放入白滷水浸泡,過水要三提三放,直到皮黃肉緊、入口滿嘴油香。
這是獨屬於湛江白切雞的靈魂秘方,本地的沙姜、香菜也同樣是提鮮助味的功臣。在這片被海洋風味占領的土地上,白切雞憑藉其深入人心的鮮美,硬生生在一眾海鮮里殺出一條血路,直擊老饕們挑剔的味蕾。
而路尾橋頭的鴨仔飯,也是嘉賞給各位不畏懼米飯中澱粉熱量的碳水愛好者們的一大道驚喜,米飯用熬鴨的鴨湯製成,每一粒都在酥軟中透著鴨香,讓人邁不動腿走出這座海濱小城。
此外,鮮甜脆嫩到無法用詞語形容、只想顛覆三觀的沙蟲湯和蒜蓉蒸沙蟲我們提了沒?滿街的牛雜豬雜別吃太飽,請務必記得給鮮脆到能唱出歌的濃白沙蟲留個位置!
你還吃過哪些生猛的海鮮?
- END -
文丨葉吟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