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念望舒 攝
8日,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康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口罩生產車間裡,工人正在調試生產設備。這是平潭首條全自動口罩生產流水線,投產後日產能可達15萬隻。念望舒 攝
俯瞰金井灣跨境電商物流園區 江信恆 攝
東南網4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林霞 張哲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片區揭牌以來,圍繞「一島兩窗三區」的戰略定位,平潭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斷加大「對台」「對外」兩個窗口的開放力度,堅持制度創新與功能培育相結合,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自貿區建設,平潭已走過整整5年,有了哪些變化?在這裡,開放、創新已成為平潭最鮮明的品格。平潭片區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形成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高質量開放,引領平潭片區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探索體制創新矩陣
平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如何在改革深水區奮楫破浪,爭當排頭兵、先行者?5年來,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平潭片區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蹄疾步穩大步向前。
上個月,《平潭綜合實驗區創新研究院引進高端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出台,瞄準高端人才、急需人才,全省率先實施「編制池」管理模式,率先探索高端人才「協議工資」制。高端人才享受雙重薪酬,即按事業單位常規薪酬及按市場化確定的績效薪酬,並以「協議工資」形式明確。
在平潭,實驗區創新研究院作為全省首家經省編委批覆設立的人才「編制池」,既作為政策研究機構,為黨工委管委會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作為實驗區引進人才的服務機構和全區人才機制體制創新的試驗載體,承擔實驗區中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任務。「創新研究院所引進的高端人才,占用創新研究院的事業編制,日常由片區管理局、區直部門、區屬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使用及管理,每年度實施績效考核,按考核等次兌現績效薪酬,堅決打破『評好評壞一個樣』。」實驗區創新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對外開放興,平潭興。基礎薄弱的平潭若要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必須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破除自身體制機制障礙和弊端,構建職能明晰、特色鮮明、綜合扁平、運行順暢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為改革探路、為發展闖關。
去年8月底,平潭啟動機構改革,推動將15個鄉鎮整合為4個,並與4個片區合署辦公,徹底重組事業單位,深化黨政機構大部制改革,重點構建國際旅遊島、對台工作、創新驅動型和開放型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社會事業服務等領域的機構職能體系。
平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動行政管理模式更為高效化。組建行政審批局,在全省率先實現審批工作「機構、職能、人員、數據」全集中,真正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出件」;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等6個領域監管職能,形成從源頭到終端全過程的市場監管體制;成立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在全國率先劃轉集中行使27個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和與之相關的行政強制權,實現了執法功能從碎片化向集成化轉變。
改革到不到位,看群眾是否滿意。平潭將婚姻登記、醫保社保、不動產、公積金等178項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方位「化學融合」,實現「一窗通辦、全島聯辦、全程網辦」。群眾平均等候時間由42分鐘縮至16分鐘,92%公共服務事項辦結時長縮短至30分鐘內。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高質量開放,不僅要向體制機制開刀,還要下大力氣改善營商環境,謀求從「政策窪地」向「環境高地」的跨越。
對標世界一流,軟實力如何提升?平潭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先行實業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負責人施凱在平潭網上中介服務超市提交了項目預算單位招標信息,兩個工作日後順利完成掛網工作。「正值特殊時期,部門再次縮短了等標期限,招標效率大大提高!」施凱對「平潭速度」豎起了大拇指。
去年8月,平潭網上中介服務超市上線運行,為業主提供信息查詢、網上申請、公開選取、實體對接等服務。「通過競價、隨機抽取、自主委託等方式,超市能夠為業主選定合適的中介機構,最大限度節約經濟、人力、時間成本,破除市場混亂、程序煩瑣等沉疴積弊。」實驗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張功亮說。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該平台已入駐中介服務機構達1128家,完成選取服務事項694項,涉及代理、工程、評估、檢測、測繪五大類54項,已簽訂委託項目合同623份,累計成交金額約5822萬元。
激發市場開放活力,平潭持續向前邁步。5年來,平潭片區率先開展「一企一證」改革試點,破解「准入不准營」問題,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實施項目審批集成化改革,創新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將碎片化的審批事項整合成四個辦理階段,統一採取綜合審批模式;優化企業扶持服務,設立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專門窗口」,將原來分散的區級產業獎補業務統一到資金兌付窗口,審批時間縮短至2個工作日……
平潭一步一個腳印,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邁出了實質步伐,抱來一個又一個「金娃娃」。3月18日,平潭通過視頻連線實現「屏對屏」「線連線」,「雲簽約」25個項目、總投資139.6億元,涉及旅遊文化康體、總部經濟、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
疫情期間,推出「五項機制」「七個專班」「雲簽約」等,讓企業全程「零跑動」,不僅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又能開展招商工作,推動項目進展,充分體現了平潭「店小二」式的服務理念,贏得了不少投資商的肯定。「政府的『保姆式』服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漢鼎宇佑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醫療管理事業部總經理林慶華說。
「雲簽約」背後折射出平潭片區的先進性和創新力。平潭片區積極開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推行招商項目「一口進、一口出」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六個一」(一位分管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個項目專班、一個任務清單、一套工作聯絡與協調機制、一項針對性政策)工作機制,下大力氣推動產業項目有序落地。自2018年開展「七大攻堅戰」以來,截至去年底,實驗區通過多個簽約活動累計簽約項目126項,總投資額1056.57億元。項目涵蓋旅遊文化康體、物流貿易、總部經濟、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平潭金井碼頭,貨櫃貨車正從「台北快輪」上運出台灣農漁產品。念望舒 攝
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全國首批台灣職業資格直接采認的職稱證書在平潭發出。 江信恆 攝
近日,「藍眼淚」奇觀在平潭上演,如夢如幻,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追淚」。魏雄 林映樹 攝
打造產業發展高地
營商軟環境有了提升,產業培育的底氣就足了。
以平潭物流貿易產業為例。在平潭,「海峽號」 「麗娜輪」 「台北快輪」三船齊發,實現對台東岸重要港口全覆蓋,「平潭—台灣—全球」海陸空聯運通道的出現,帶來了產業發展新的契機。
2019年,平潭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70.3%。物流貿易產業聚焦跨境電商、海運快件、台灣農漁產品交易等多種業態,已成為當前平潭最具活力、潛力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平潭產業規劃,並非「撿進籃子都是菜」,而是在千方百計擴大投資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精準謀發展。
總部經濟是平潭首個破百億的產業,去年實現營收271.48億元,平台型總部經濟是「領頭雁」。「平潭優化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配置,平台型總部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去年,共23家平台經濟企業在平潭註冊,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實驗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成員徐頊說。
好風憑藉力。平潭推動平台型總部經濟脫虛向實,全國率先試點平台型總部經濟個體戶集群登記、平台型總部經濟區塊鏈電子發票,解決平台型總部經濟批量註冊難問題及開票難問題等。
3月18日,平潭通過視頻連線,與福建文禾科技有限公司「雲簽約」文禾科技房產經紀平台項目。「平潭完整的平台經濟鏈讓公司發展有了信心,去年底落地平潭後,公司目標直指平台型總部經濟這一方向。」福建文禾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不同於其他自貿試驗區,擁有「實驗區+自貿區+國際旅遊島」疊加優勢,平潭片區構建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扁平化、高效率的「三區疊加」管理運作模式。
旅遊是平潭最大的資源。平潭海岸線總長408.7公里,擁有石牌洋、仙人井、壇南灣等9個國家一級景區。如何喚醒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結合國際旅遊島建設,平潭堅持「現代化+原生態」開發理念,實施「特色鮮明濱海旅遊工程」,全力補短板、提品質、聚人氣,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顏值」國際旅遊島。僅2019年,平潭旅遊人數年均增長36.72%、旅遊收入年均增長63.09%,累計接待遊客量和旅遊收入分別是2011年至2015年的2倍和5倍。
高水平開放中的平潭,精準發力培育新興產業,通過政策引領,讓產業能夠落得下和發展,要「量」更要「質」。
構築對台對外通道
68海里,是平潭與台灣的最近距離。獨特的區位優勢,搭建起兩岸的便捷橋樑,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靈。
這段時間,何佩珊在台中的老家忙碌著。她正在開發幼兒發展精準化評估系統,準備疫情過後將其引入教學中。「我們一直通過線上渠道,引導家長為孩子進行繪本、玩具相結合的扮演式教學,讓居家教學不『打折』。」她說。
何佩珊在平潭開設了保教園,專門為0至3歲的幼兒提供「日托+早教」服務。她是平潭早教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得益於去年初順利獲得大陸「育嬰員(三級)」職業資格認證,並憑藉這一證書在嵐就業。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是平潭的重要使命。平潭片區全國首創對台職業資格採信,完成134項職業資格對台比對,其中95項實現了直接採信,開闢台胞「登陸」就業快捷通道。截至目前,平潭已累計發放569本「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採信證明」,涉及美容美髮、導遊、教師等領域。
去年11月,首批台灣職業資格直接采認的大陸職稱證書在平潭頒出,采認台灣企業資質和行業標準,在建築、交通、規劃、醫療、環保、農漁業等領域率先採認台灣企業資質,這是目前大陸面向境外最開放的政策。「這本嶄新的職稱證書與在大陸正常評審的職稱具有同等效力,希望有助於在大陸發展。」台胞王珮琪說。
平潭片區為兩岸「四通」探索新方法、積累新經驗,大膽試、大膽闖,打造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載體。5年來,平潭片區在對台融合、對外開放等領域對台先行先試舉措占福建自貿試驗區對台創新成果七成以上,推動「應通盡通,平潭先通」——
走進平潭台胞台企服務中心,台胞可「一站式」辦理往來便利、企業註冊等8大類157項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中心首批聘請了8名台青直接服務台胞台企。台商李雲輝僅用2個小時就完成了不動產轉移登記以及授權委託業務的全部流程,3個工作日領取到4本《不動產權證書》。「周到、貼心,有家一樣的親切感。」他是這樣評價的。
常年從事兩岸貿易業務的台胞林先生,因資金回流出了些問題,急需一筆現金周轉。平潭片區全國首創試點台企台胞徵信查詢業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以往,我只能第一時間趕回台灣籌措錢款,如今憑藉《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證書》,在銀行正常辦理貸款業務即可。」林先生說,該證書可在平潭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擔保、授信等多項業務,還能享受綠色服務通道,獲貸周期大大縮短!
如今,平潭至台灣台北、台中、高雄的貨運直航航線暢通無阻,通過「台北快輪」貨運直航、「麗娜輪」、「海峽號」客貨兩運和「小三通」貨運班輪三種渠道,形成對台灣北、中、南的客貨運輸航線全覆蓋格局。平潭打造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台灣農漁產品交易中心,設立兩岸農漁產品線上交易平台,搭建台灣商品登陸的「第一窗口」。2019年對台貿易總額突破50億元。
……
5年來,平潭片區始終勇立潮頭,發行台胞專屬金融綜合服務「麒麟卡」,實施台資企業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改革,探索兩岸「共同管理」模式,啟動建設全國首個「由台灣規劃單位設計、台灣營造企業施工、台灣建設標準驗收、台灣同胞入住、台式物業管理」全鏈條體現台灣元素的台胞社區,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橋頭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9Bm3EBnkjnB-0z0t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