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5月15日報道(記者 張軼群)台積電在美建廠的消息看來並沒有對美國制裁華為產生絲毫正面影響。
今日晚間,就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即將滿一周年的時點,美國商務部宣布,將通過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進一步切斷全球晶片產業鏈同華為的聯繫。
在去年5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禁止美國企業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下向華為提供零部件和技術。但對國外企業產品的出口管制,當採用美國的技術占比不足25%時,便可以不受限制。
因此,儘管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但是台積電向華為的供貨卻沒有中斷。此前也有消息稱,美國商務部試圖修改(FDPR),將技術限制的門檻降為10%。即便如此,台積電方面仍表示有規避的辦法,因為在7nm以下工藝節點,美國技術占比並不到10%。而占比較高的14nm節點此前華為也將部分訂單轉移至中芯國際予以應對。
但從今天得到消息看,國外產品只要含有美國的技術,無論多少,都將受到管制。在美國看來,華為一直在利用其出口管制條例的「漏洞」從而逃避制裁,而今日美國此舉,就是要切斷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同華為的供應關係。
新的規定要求,自美國時間本周五開始,已經流片的晶圓片要在120天內發貨給華為。封測好的晶片成品要在美國時間周五之前完成生產,否則將劃入管制範圍。
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中低端工藝的流片,流片時間要在2個月左右,先進工藝時間更長。120天的時間相當於走完一兩個批次的產品。而對於已經完成的晶片成品而言管制相當於立即生效。
「之前行業預料美國肯定會加強制裁,只是什麼時候實施的問題。相信華為本身也會有所預判。現在看留出了120天的時間,考驗中美雙方的博弈和華為的應對。」Gartner中國研究總監盛陵海表示。
今天美國商務部第六次宣布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期限,同樣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消息釋放,一度讓部分中美媒體普遍猜測,美國對於華為的管控可能會減緩。因為從企業運營的角度,台積電一直反對美國對於華為的制裁,此前台積電一直表態不會去美國建廠,但今日迅速反轉,台積電響應美國號召赴美建廠,除了美國方面提供的「優惠」之外,媒體認為對於華為的放行可能是條件之一。
但如今卻遭遇現實的尷尬。
「從以前美國的管制措施看,無論是25%,還是10%,以前至少有迴旋的餘地和空間,而如今直接降至0、雖然說需要申請許可,但大家都明白,什麼時候放行美國人說得算,申請許可就是變相斷貨。」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此前中國官方關於美國打壓華為一事相當克制。任正非也表示,目前對於華為的打擊雖然讓華為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能夠扛得住,熬上兩三年能挺過去,任正非表示如果美國將華為作為「中美貿易戰」籌碼,寧願不被解禁。
但現在看來美國的制裁已危及的華為的生命線,中國也不能容忍美國這種「霸蠻」行徑的屢屢發生。
今日晚間,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出,消息人士透露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方將予以強力反擊,維護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這也被視為中國官方借媒體的一次吹風。
據了解,中方可使用的具體反制選項包括以下幾項:將美有關企業納入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依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圍繞華為,美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探之後開始出牌,無論是前日的美國半導體設備公司向中國客戶發函,還是台積電建廠,打擊面已經從華為蔓延到中國半導體產業,而在觸及中國政府的底線之後,中國也必將祭出強硬的反制措施予以應對。(校對/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