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文|儲楊
如果把「民國女子」和「離婚」聯繫起來,腦海中第一個閃現的是張幼儀,而第二個便是「冬皇」孟小冬。
曾經的徐志摩為了能和林徽因在一起,就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哪怕那時她才剛生下幼子,但她同意了,這樣的事若落在旁的女子身上,仿佛天塌一般,但在張幼儀這裡,又平靜得像那場風和日麗的天氣。
徐志摩要拋棄是他的事,而不糾纏、不抱怨也是我的事。
那句古話說得好,你若無心,我便休。
這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實施的第一樁西式離婚案件。從此,江湖路遠,她與他再無瓜葛。但張幼儀絢爛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那麼,孟小冬呢?
她年少成名,是中國京劇史上的「首席女老生」,被盛譽為「梨園冬皇」,只要站在舞台上,便是無可比擬的光,可輝煌的演藝生涯,不足以概括她傳奇的一生。
關於她那兩段繞不開的愛情故事,前一位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而另一位則是青幫大佬杜月笙。
離婚時,她可以對梅蘭芳說:「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跟杜月笙在一起,她可以把所有耐心都給了這位已千金散盡,輝煌不再的英雄。
其實,從風霜雨雪中走來的孟小冬,能打動她的,從來不是真心以外的任何物質。她有驕傲,更有果敢,她的遺世而獨立,其實從年少之時,就已入了骨。
01.宿命中開出一朵花
孟小冬
小冬,本名令輝,乳名若蘭,自小就生得粉雕玉琢,但說來奇怪,她不愛婉轉多情的青衣旦角,卻喜歡沉厚老生的唱腔,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世家淵源,這樣的孟小冬,生來就與眾不同。
那一年,小冬才八歲,父親孟五爺在天津搭班演出,結果卻不小心摔倒一時間無法繼續,這時候,孟小冬站了出來,一張小臉上沒有害怕,反而對父親說:「爹爹,您請多歇息一會,我上去給觀眾唱一段,別冷了場。」
上台之後,落落大方的一曲《捉放曹》,讓她博得了滿堂彩。但孟五爺恪守藝人的品德,最後強撐著完成了演出,卻不料由此中風,往後纏綿病榻兩年之久,才得以痊癒。
那時,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孟小冬被父親送去拜師仇月祥,但從此,她的天賦便開始展現於世人。
有人說她是老天爺賞飯吃,一副好嗓子,乾淨清靈無雌音,卻不知她從小跟著父親在戲班裡輾轉的艱辛,她耳濡目染的,是「唱不好,就沒戲」的人情冷暖。
張愛玲曾說過,成名要趁早,但如果沒有紮實的本領,何以成名,何以擁有順遂的人生呢?
新學一句唱詞,要反覆唱十遍八遍才能往下,如果碰到大段的戲文,更是要反覆二三十遍。
磨心亦磨性,孟小冬沉澱下來的,是上天賜予努力者的禮物,時間在走,而未來的「冬皇」,每一天都在重複著練功,此時的她,等的是一個機遇,一個爆發。
02.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孟小冬
在孟五爺和仇月祥悉心教導孟小冬數個寒暑春秋之後,也到了讓孟小冬出去歷練的時候了,只有走過人間的煙火,才能唱出感情,唱懂人生。
此時的孟小冬,已有十足的技藝挑簾登台,而在那個煙雨江南的無錫城,真的有一場機遇在等著她。
那會,無錫新世界的經理正在各處尋人,為劇場找一位功夫到家的老生,當孟小冬出現在他們面前時,稚氣未脫卻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樣,經理心下一驚,便讓她唱一段試試。
小冬信手拈來那一出《逍遙津》,便將那宮廷無限傷心事唱得高低委婉,如泣如訴,聽完這段戲之後,經理立馬拍板孟小冬,那一年,她才11歲。
假如上天,給世人都發一副牌,那麼孟小冬的第一張牌打得不錯,不過,即使抓在孟小冬手裡的是爛牌,以她的韌性,也一定能打好命運的牌。
一曲《逍遙津》唱罷,她從此火遍無錫城,當時的《錫報》評論:「前晚整個劇場沸騰了,觀眾席上一片驚嘆聲:這是奇蹟!她才12歲,孟筱冬畢竟不凡,可謂大器早成。」
那年,她在無錫歷經兩個月,共唱了將近70場戲,觀眾欲罷不能,每晚座無虛席,據說「後至者幾無插足之地」。
開場的轟轟烈烈,註定著她未來不凡的人生經歷,如若只是唱下去,沒有遇到那個讓她嘗盡感情挫折的梅蘭芳,會不會早一點與良人相伴,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多一些安穩,少一些顛沛流離呢?
可惜沒有如果,遇見了,就是命中的劫數,躲也躲不掉了,遇見梅蘭芳那年,小冬17歲,他們的情愫始於舞台,兩個人唱著千古流芳的故事《四郎探母》,在性別互換的角色中,記住了對方的一顰一簇。
這一發不可收拾的浪漫,即使北京城已經開始傳著龍鳳配對的風言風語,他們也裝作不知道,所以,凡梅蘭芳演對手戲,孟小冬必到。
這就是孟小冬,愛就愛了,她沒有絲毫退縮,即便梅蘭芳那時已有兩房妻室,但她還是順從內心,要和他在一起。
永遠也不要低估一個女人的決心,為了梅郎,為了愛情,她甘願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在風頭最盛的時候毅然地離開了戲台。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說:「世上的事情,原來件件藏著委屈。」
這段感情的背後,孟小冬是委屈的,因為即使是在「名定兼祧」下的婚姻,梅蘭芳也始終沒能給孟小冬一個名分。
但梅蘭芳一定是愛過孟小冬的,畢竟,她風華絕代,才氣逼人,是世間少有的女子,只不過他更愛自己,更珍惜自己的羽毛。
03.敢愛敢恨的女子最美麗
孟小冬與梅蘭芳
有人說,女人的心,一般不會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傷。
對於孟小冬而言,除了一次次的失望,死心的最後一刻,是那場受辱的弔唁。
那一天,她一身素衣,剪斷了頭髮,前往梅府弔唁梅蘭芳的祧母,卻不想連門都進不去,傷透心的是,她深愛著的梅郎竟不為自己說一句話,只是讓她自顧回去。
明眼人看得心疼,不過,孟小冬渾身是傲骨,她怎麼會糾纏呢?主動放手,才是孟小冬會有的模樣。
分開時,孟小冬對梅蘭芳說:「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說到做到,此後,她重登舞台,拜師余叔岩,浴火蛻變,最終成就一段梨園傳奇。
「冬皇」的尊號,也是此時戲迷賦予她的名號,如此有魄力、有力量的女子,誰又會不喜歡?
離開梅蘭芳之後,她的確有過一段消沉的時光,甚至一度吃齋念佛,不聞窗外之事。
但這是短暫的,聰明的女子懂得如何自救,她明白自暴自棄或者逃避都不是辦法,唯有走出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分手應該體面,不拖泥帶水,不委曲求全,世人既然想要知道真相,那不如一次做個了斷:
「冬自嘆身世苦惱,復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還是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
這段摘自她親筆所寫的《孟小冬緊要啟事》中的文字,鏗鏘而決絕,在民國時代,這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勇氣,大概只有像孟小冬這樣的女子才有。
她敢於面對感情的挫折,愛過也恨過,即使受辱,也都不重要了,過好往後的生活才是該做的事情。
正如孟小冬在《搜孤救孤》中唱到的那句:「娘子不必太烈性。」放手吧,沒了愛情的女人,還可以活得更漂亮。
但這樣美好的女子,怎會只有一個男人對她動情呢?
其實,在孟小冬年少時,就已經遇到杜月笙了,只是那時候,緣分尚淺,而她年齡尚小,只有杜月笙一人將喜歡的種子埋在心上。
這個曾在上海叱吒風雲的人物,充滿著邪氣和霸氣,雖頗受爭議,卻也是正人君子,愛慕他的人不在少數,可他卻偏偏鍾意那個孟小冬。
那麼,命運的決定權再次轉到孟小冬面前,你,還敢不敢愛?
孟小冬與杜月笙
她重登舞台,享受榮光,但愛情來了,有勇氣重新接受,那這輩子才算活得徹底,沒有後悔。
在晦暗動盪的年代,在離開梅蘭芳之後,杜月笙成了那個最懂她、最疼她,待她最為溫柔的男人。
記得《時有女子》里有這麼一句話:「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
孟小冬雖然一身孤冷傲氣,但內心是溫柔的,想必,她亦渴望還能有這麼一個人出現。
當他出現了,孟小冬的心也被慢慢融化,那時候,時局已變,杜月笙已經千金散盡,病入膏肓,但孟小冬依然不離不棄。
一生清醒與執著的孟小冬,定也是愛了,才會從此為他停留。
她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她也不曾畏懼過什麼。那顆見過塵世滄桑的心,依舊如少年般愛得坦蕩真切,從此,直到杜月笙走後,她也守著諾言,再未登過台。
有人說:「孟小冬如一塊上好的白玉,沾染在渾濁的世態中,也不會被熏上些顏色,反而將那熹微的光芒,照射進現實醒不來的地方。」
她純粹,她素雅,紅塵半世的繾綣,讓世人看到了一個有光亮的傲氣女子。
參考書目:
《孟小冬藝傳:流諸記憶的冬皇遺音》,作者:謝國琴
《梨園冬皇—孟小冬傳》,作者:徐錦文
《唱不盡的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作者:穎玥
作者:儲楊,十點讀書籤約作者,以書為伴,走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