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高端智庫——稷下學宮
孟子在鄒國無法實現理想,乾脆帶著弟子們去齊國。齊國曾經是春秋時期第一霸主,雖然後來衰落了,但仍然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除了大國優勢明顯,齊國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尊賢重士的風氣,也是吸引孟子的重要原因。
齊國是當時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幾乎所有學派的著名學者都在齊國的一所大學做研究,這所大學叫「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開創了兼容並蓄學術自由的先河。它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大學,又是齊國政治諮詢機構即國家的「高端智庫」,還是各派學者學術交流的研究所,其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辦的希臘學園並稱「東西雙璧」。
「稷下學宮」是由齊桓公建立的,但不是春秋第一霸主姓姜名小白的齊桓公,而是田氏代齊之后姓田的齊桓公。如果還是搞不清楚的話,不妨把姓田的那個齊桓公叫做蔡桓公,就是那個諱疾忌醫打死也不相信神醫扁鵲的話,認為自己沒病最後病死的那個國君。齊桓公「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用高樓大廈、高薪高職吸引各國人才,來「稷下學宮」做學術研究和教學活動。
「稷下學宮」的各派掌門人,被稱為「稷下先生」,他們有充分的學術和政治自由,既可以開館收徒賺學費,也可以同其他學派相互辯難樹立學術權威,表現優秀的可能被授予上大夫的官職。更為重要的是,「稷下先生」可以隨時對齊國的內政外交發表意見——高興時為齊國出謀劃策,不高興時可以很高冷地批評幾句,只要不拿刀去砍齊王,大概一切都是允許的。
這種「爆炸性」的人才政策,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各派宗師齊聚於此,讓「稷下學宮」成為當時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聖殿,也讓齊國成為當時平均智商最高的國家。
稷下學宮選修課指南
孟子在「稷下學宮」乾得風生水起,教學規模一下子擴大了不少,成為最受歡迎的幾個著名教授之一。據說,孟子有數百個學生,辦學規模排名第二。口若懸河的道家思想家「天口駢」田駢有上百個學生,排名第三。其貌不揚但風趣幽默的「相聲大師」、雜家的代表人物淳于髡的學生竟然達到數千人,排名第一。
「稷下學宮」的學生,叫「稷下學士」,他們享受著空前強大的師資和選課自由。喜歡儒家學說的人,有孟子和荀子兩位大師的課可以選修。孟子的課是「從性善論到王道理想」,上他的課還可以學到辯論技巧,因為孟子在「稷下學宮」的辯論聯賽中排名第一。三次做過「稷下學宮」「祭酒」即校長的荀子的課也物超所值。他的課叫「從性惡論到禮法兼治的路徑選擇」,雖然和孟子針鋒相對,其實是儒家學說的一體兩翼。
喜歡講課生動、語言幽默的,可以去選淳于髡的課,但這要靠運氣。淳于髡是「稷下學宮」最受歡迎的教授。他以博學多才、善於辯論著稱,是學宮中最具影響力的雜家學者。他善用「隱語」勸諫,經常對齊威王來一次幽默的心靈洗禮。所以,上淳于髡的課,學得好你是個出色的外交家,再不濟也能成個脫口秀演員。
喜歡陰陽家的學說,可以去找「談天衍」鄒衍老師談談。鄒衍的課主要包括「五行」、「五德始終」和「大九州」學說。鄒衍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既然有五行相生,就應該有五行相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鄒衍天才地把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運用到人類社會的發展上,認為朝代更替按照五行相剋的規律發展。比如周朝的德性是火,秦國滅掉了周朝,所以秦朝的德性是水。同理,漢朝滅掉了秦朝,漢朝就應該是土,以此類推。鄒衍最重要的貢獻是海洋學說。他認為世界是由海洋組成的,中國只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只不過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在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中心的古代社會,這簡直就是天才的判斷。
其他如法家、道家、兵家等課程和老師的簡介,請參看司馬遷的《孟子荀卿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