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恆星是伴隨著超新星爆發而走向生命的終點,日前,科學家意識到了一顆超新星照亮了宇宙的某個角落,其亮度及能量是其他恆星爆炸的兩倍多,這一景象也是人類此前從未意識到過的。
研究人員透露「一個典型的超新星,其輻射小於總能量的1%。但是在SN2016aps中,我們發現輻射能量是正常大小超新星爆炸能量的5倍。」伯明罕大學天文學家馬特·尼克爾在一次公布會上說。「這是人類所見過的超新星發出的最多的光。」
顧名思義,SN2016aps是在2016年由夏威夷的全景調查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意識到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地面上的各種儀器對這一事件作出了兩年的跟蹤,結果觀察到這顆超新星的亮度下降到其峰值輸出的1%。
這些觀察使研究人員可以描述爆炸的特徵,並推測出爆炸是如何發生的。比方,研究小組肯定sn2016-aps的大部分亮度可能來自超新星和四周氣體外殼的相互作用。在爆炸以前,這顆巨星會經歷劇烈的脈動,這些脈動會將這些外殼噴射到太空中。
科學家斷言:「如果超新星的時間選擇正確,它可以趕上這個外殼,並在碰撞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具說服力的候選過程之一,可能也是規模最大的。」
在這一意識到以前,天文學界普遍認為兩顆恆星可以合併,並產生超級超新星的看法——「脈動對不穩定性」這一學說還只停留在理論上,從未有過天文觀測記載。
天文學家於2016年利用夏威夷的Pan-STARRS首次意識到了SN2016aps,它被觀測了兩年,直到最後減退到峰值亮度的百分之一左右。這期間收集的數據讓研究人員開始拼湊出發生了什麼。
這兩個因素都可以用「脈衝對不穩定」事件來解釋,幾十年來一向來被理論化,但從未觀測到。從本質上說,這個故事是兩顆恆星在過去相撞,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顆新的、不穩定的恆星。反過來,這又會為接下來發生如此強大的超新星埋下了種子。
有關天文學家來說,超新星本身是很常見的現象,然而 SN2016aps 卻很特殊。它至少是其它超新星觀測到的亮度和能量的兩倍,並且似乎比平常所涉及的質量大得多。
埃多·伯傑還補充道:「既然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會發生這樣的高能爆炸,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新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夠在如此遙遠的地方觀測到類似的爆炸事件,這樣我們就可以回溯到宇宙中第一批恆星死亡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