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不要一味抱怨借款難,而是要慎借款​

2019-12-03     理個稅


小微企業債權融資很難,難在兩方面:第一,它的實力不雄厚,抗風險能力弱,銀行這種「扶強不扶弱」的「勢利眼」看不上它;第二,小微企業大多是輕資產運營,沒有土地、房產這類硬資產,自身不具備操作抵押貸款的條件。

抱怨銀行不給中小企業貸款是沒有意義了,也是無用的,誰都知道貸款給小微企業風險大,銀行要控制風險,就不能對小微企業發「善心」。

小微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需要借錢,大概只能遵循三種操作模式:

第一,老闆(大股東)個人借錢給企業;

第二,老闆(大股東)抵押個人財產(房產)給銀行為企業貸款;

第三,借高利貸。

先來看第一種操作模式,老闆(大股東)個人借錢給企業稀鬆平常。小微企業一般是家財務,老闆(大股東)個人資金與企業資金不分,企業缺錢了,老闆會優先把自己的錢拿到企業用。

再來看第三種操作模式。借高利貸操作起來並不難,只要找到有錢、願意借錢的人就行。找熟人借款或找熟人開的公司拆藉資金的情形較常見,也有直接找小貸公司借錢的。

高利貸的年利率一般在18%-24%之間,也有高達40%的。如果企業發展預期好,借高利貸作為企業的過橋資金亦無不可,利率雖高,只要借款期限短,企業或能承受。

怕就怕借高利貸作為企業長期資金使用。現在經濟下行,小微企業的利潤率很少有高過高利貸利率的,倘若再長期背上高利貸,很可能會把企業拖垮。再就是高利貸的利息很難得到稅務的認可,抵稅效用有限,更如雪上加霜。如果小微企業用賭一把的心態借高利貸,無異飲鴆止渴。

如果企業老闆急需用錢,又接受不了高利貸,還可採用第二種模式借款,前提是老闆本人要為企業做擔保。空口無憑的擔保自然不行,最常見的操作模式是,老闆以個人資產(主要是房產)作抵押,為企業向銀行借貸作擔保。

上述三種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種模式進退自如,但資金籌集量有限。第三種模式簡單易行,可惜貸款利率太高,會吞噬掉企業利潤。第二種模式可保證利率較低,但需要老闆個人為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實際情況是,小微企業缺錢,老闆們(大股東)會優先採用第一種模式,再用第二種模式,一二兩種模式用過後,如果錢仍沒借足,才會繼續採用第三種模式。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TkJyW4BMH2_cNUgeY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