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第一神文刷屏,論導師崇高感與師娘優美感,斯文掃地

2020-01-13     睜眼看教育

1月12日,一篇冷門專業的「學術論文」引起了熱議,這是一篇2013年發表於北大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內容通俗易懂,引用了作者導師和師娘的故事來論證,這種「馬屁」也是奇觀,很多人都說這篇文章不應該發表在學術期刊上,應該去知音、讀者上面發表。

主要是作者的身份是博導,作者的導師是院士,並且當時文章在發表的時候,其導師正是這本期刊的主編。沒想到這篇文章七年後被翻了出來,後果還不得而知。

從內容來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導師的崇高感,找了導師參與科學計劃的一些事例;而在寫師娘的優美感中,則是讓人拍案驚奇,這似乎某個中文系的才子所寫,看一下寫師娘的第一段:

「師娘美,其風姿綽約,雅致宜人,當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除了模樣端莊,神情秀越,禾農而不艷,美而不驕外,師娘處事還有一種幽婉的態度,無論如何急事,她總是舉止得體,毫無疾言令色,宛如丁香花開隨風飄,優美感四溢.師娘現在儘管年齡已大,但風韻依然高絕,形象更顯雍容華貴.在師娘的優美中潛伏著女性的大道之美,這遠遠超過了她的外表形體美.這裡提取師娘生活中的二三事,希望能勾勒出其大道之美的輪廓」。

還有「師娘美麗如花,但與花不同,她能細水長流,所以能長開不謝。」「師娘美麗如花,但與花不同,她能見利思義,所以有最會當夫人的美譽。」

論述導師和師娘的天人之際:

「青山需有綠水伴.山沒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一些靈性。有青山方有綠水嬌艷,綠水亦靠青山而靈;導師如青山高聳入雲霄,師娘猶如青山上的綠水繞溪,催開著青山上的桃紅柳綠。只有永不離,才能長相思;只有長相思,才能永不離。導師拉煤日,師娘守望時;導師榮耀日,師娘相伴時」。

導師日出其中高士臥,師娘月明林下美人來;

導師憂天下之志,師娘慮大家之心;

導師移山造海在胸懷,師娘布衣圍裙生光輝;

導師揮毫落筆如雲煙,師娘恰如玉樹臨風前;

導師人老志亦軒,師娘人老韻亦絕;

導師青山不改千年色,師娘綠水長流萬木春。

這些組圖合起來,也能看到一些公共底:

導師的色即是空,師娘的無才便是德;導師學海駕雲濤,師娘鍋碗瓢盆曲,都有堅忍不拔之毅力」。

這也說明了在學術界混,還是需要有實力的。

論文中還有一段話仿佛預見了未來:「治大國如烹小鮮」是個經典的大和小之間比喻的故事。導師很喜歡這個比喻,他在當全國政協委員時曾將這個比喻作為提案的一部分,說明科研考核要改革,要給科研人員減負,不要動不動就檢查.事不親歷眼不明,以前我也篤信「治大國如烹小鮮」是指科研管理不能亂折騰,但我最近自己做飯吃,烹過魚,看法因此發生了變化.我的切身經驗感受是,烹小鮮最要掌握的是時機,掌握不好魚會弄焦.我做魚是個新手,因為擔心魚這邊水深火熱,焦頭爛額,那邊冰肌玉骨,清涼無汗,所以老是翻動魚.最後的結果儘管魚是翻爛啦,但肉是爛在鍋裡面,味道不佳但還可以吃,略勝於燒焦了浪費掉」

把做魚看成拍馬似乎更是真實的寫照,要掌握好時機,結果沒想到七年後,被人翻了出來,結果現在作者的感受估計就是「水深火熱、焦頭爛額」。

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還說:「導師和師娘的生活和工作,確實為我點亮的一盞人生醒悟明燈.發現生活中這些美好的我,是不是最有福氣的人我不知道,但現在確實有了「不知仙遠近,但覺神清爽」的感覺」,最後還為導師作《閒想鶴儀形》詩一首,可謂文采出眾。

《閒想鶴儀形》

[導師上海人,國棟之名實.手持倚天劍,學海駕雲濤.移山造海畫,天工清新詩.師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著芙蓉劍,廚房舞翩躚.鍋碗瓢盆曲,春水繞溪歌.上海來蘭州,修身在寒旱;眨眼五十年,才美始外現.雙劍昭日月,正氣壯山河.舒之濟眾人,卷之善一身.小可以明大,小家可喻邦.詩歌和諧家,理堪當榜樣。

弟子徐中民,立志求上進.心高天地闊,四顧路太多;茫然無所從,提攜仗師恩.泰山悟道後,眼界始開闊.靜看蜂教誨,閒想鶴儀形.乃知天下才,所識遠未博.天工施造化,萬物感陽春;我在樓台前,悟出鴛鴦劍.心中喜不禁,草書要疾進.二把都拿來,鑄造成一劍.不知是雌雄,暫號鶴乘雲.練後知好處,神清氣也爽.不悲修煉苦,且把真情吐.練好鶴乘雲,好處實在多.一式能自省,定好人生位.二式安本分,本職成義務.三式練要勤,十年鑄劍.四式理氣清,才華如斗增.五式知心靜,煩惱不粘身.六式長見識,易現事本末.七式開胸襟,江海納百川.八式增猛志,天邊要留名.九式要看透,身體是本錢.十式明大道,一切歸自然.鶴乘雲十式,招招很平常.但要得精髓,卻需十年功.此劍在人間,邪氣要收形.此劍在胸中,正氣當浩然.個人的經驗,號召大家練.大家一起練,要共享經驗.強身又健體,人生路也清.不用泥沙底,苦苦把珠尋.練好幸福劍,四海任你行。

綠水伴青山,好事常成雙.佳慶雙喜日,桃李開心時.先贈詩一首,供導師下酒.再拿雲一片,師娘當圍裙.導師和師娘,風景要品嘗.有人理源流,自有後人傳.二十年以後,要來飲美酒.看我形意拳,怎比圓圓曲。]

這詩還真的挺有文采,讓我自嘆弗如!看看這句「個人的經驗,號召大家練.大家一起練,要共享經驗.強身又健體,人生路也清.不用泥沙底,苦苦把珠尋.練好幸福劍,四海任你行。」是不是感覺挺有先見之明的。

這則神文刷屏之後,許多人還調侃我要向這篇論文的作者學習,寫點讓導師「龍顏大悅」的文章,讓我能夠時常「簡在帝心」,可笑,我是這樣的人嗎?實際上真相就是我還真寫不出來這樣文筆的文章,慚愧,慚愧!

不過,從這位作者的經歷來看,用學術論文來拍馬屁始終會翻車的,畢竟學術論文都是白紙黑字的發表了出來的,在網絡上都可以檢索到,這兩篇文章我估計之前都沒幾個人看,我是在今天中午(13日)去知網再次檢索下次,才發現下載次數不到500次,當然可能萬方、維普等網也有下載數據,但是這個下載量確實不大,還引用了7次,7次中4篇學術論文,3篇碩士畢業論文,在4篇學術論文中,3篇文章都發表於這個《冰川凍土》上面,還有作者的另一篇,估計是為了提高自引,這樣來看,這本期刊質量真的堪憂啊!

所以,學術界很混亂,有文化的人是最要臉的,有時候也是最不要臉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T-gom8BbDmBVZuP8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