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制裁禁令的影響,從去年開始華為手機便無法搭載谷歌的GMS服務了,這直接導致華為的海外市場份額出現了大幅萎縮。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谷歌單方面的「拉黑」行為迫使華為在系統和軟體方面持續發力,鴻蒙作業系統和HMS服務孕育而生。
不僅如此,華為還選擇將鴻蒙系統以及相關框架對外開源,允許其它廠商和軟體開發商共同參與到鴻蒙系統的建設中去。
長久以來,谷歌的安卓系統最大敵人便是蘋果的iOS系統,沒想到現在華為也「被迫參戰」了,谷歌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雖然鴻蒙系統登陸手機端還為時尚早,但坊間關於它的傳聞早已是鋪天蓋地。去年余承東曾誇下海口,宣布要將鴻蒙系統徹底開源,卻遭到不少人的嘲諷。
反對者的理由也很簡單:我們連鴻蒙系統的影子都沒見到,憑什麼要相信華為能開源?
雖然爭議不斷,但華為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步調。前段時間華為宣布其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正式開源,上周又繼續開源了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MindSpore。
另外華為的HMS軟體生態建設也在持續加速,包括華為P40系列、榮耀V30系列和榮耀30系列都已經提前預裝了HMS服務,其用戶規模增幅明顯。
華為的HMS是什麼?
它的中文含義是「華為移動服務」,大家可以將其理解為華為手機自帶的基礎性軟體合輯。
其中包括華為帳號、雲空間服務、定位導航、錢包服務、應用內消息、消息通知等,與谷歌的GMS相對標,服務內容基本相同。
以上是HMS的狹義理解,華為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是徹底取代GMS服務,構建屬於自己的軟體生態。
目前手機行業中自成一體的兩大軟體生態是谷歌的安卓陣營和蘋果的iOS陣營,而華為則是攪局者。
HMS軟體生態的完備程度,將直接決定著鴻蒙作業系統的兼容能力和易用性,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覷。
如果華為的HMS生態足夠豐富,最終撐起了AppGallery 應用商店,那麼華為就將和谷歌、蘋果成為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這一切都取決於華為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規模。
谷歌和蘋果的軟體生態早已是參天大樹,就以谷歌的GMS生態為例,目前它已經彙集了超過500萬個APP,而華為HMS框架內的軟體數量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如果華為想要逆流而上,那勢必要投入更多的研發成本,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初具規模。
總而言之,在美國政府的強力制裁下,華為被迫走上了自研系統和軟體生態的道路,挑戰之艱巨可想而知。
如果華為HMS生態想要和蘋果谷歌相媲美,需要克服重重阻礙。
雖然鴻蒙系統還處於萌芽狀態,短時間內無法正式裝入手機平台中,但未來值得期待。
面對各種流言蜚語,希望華為能夠不忘初心繼續走下去,探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