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冬季來臨
很多人都選擇到吉林看霧凇
其實在天山腳下
也深藏著美輪美奐的霧凇童話
不是吉林霧凇島
卻有北國飄雪、十里冰封、
千樹萬樹瓊花開的冬日美景
這裡只是坐落在天山腳下的一座小縣城
攝影/張進剛 吳紅軍
這座小城不僅有絕世的霧凇美景
還是新疆漢文化的母源地
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
與烏魯木齊、伊犁齊名的「三大商都」之一
素有「古牧國」「文化重鎮」「萬駝縣」的美譽
它就是,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巴里坤悠久歷史
巴里坤古稱蒲類國,1954年,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隸屬哈密市。
巴里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說系蒙古語「巴爾庫勒」的諧音,意為「虎前爪」,以地勢險要取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
巴里坤是全國三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境內中蒙邊界線長309公里,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之一。
古西域漢文化發源地——巴里坤
秦末漢初,巴里坤是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類國,中原文化流傳進蒲類國得益於蒲類古道。
後來絲綢之路新北道開通後,隋唐、元代、清代到近代,兩千多年的變遷中,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與中原漢文化一起流傳到了這個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這裡也修建了當初為駐守而生的古城,
催生了古城牆、廟宇、古民居等大規模的建築。
建於雍正和乾隆年間距今有200多年,
巴里坤古城是東疆的門戶,
絲綢之路重鎮、草原明珠,
是新疆的歷史文化名城。
巴里坤古城分為相鄰的兩座
分別是漢城和滿城,
漢城以當年居住的主要是漢族兵勇、居民而得名,
滿城曾經居住的則主要是滿族八旗兵勇。
這裡接納和融匯了來自各方的形形色色的人群
人們不分你我,彼此認同
共同消解遠離故鄉的孤獨
守護各自地域文化的精髓
最終,無數顆心靈的虔誠
成就了巴里坤千百年來的輝煌
巴里坤成為新疆漢民族文化的源頭之一
這也讓巴里坤成為今天人們
了解新疆漢文化歷史的一個窗口
新疆的「霧凇島」
巴里坤人文底蘊深厚
卻以自然風光甲天下
一年四季皆是美景
尤其是冬季時
驅車從烏魯木齊開往巴里坤
一路皆是胡楊成排凝霜雪
榆樹枝頭綻銀菊的霧凇美景
@冰城馨子
因地處邊疆
沿路的車輛也極少
一路開過去,視野中人跡蕭疏
只是偶爾會看見幾簇羊群在路邊吃草
看見幾匹俊美從馬路邊的樹林穿過
冰天雪地的世界裡
白色的羊兒與遍地的白雪融為一體
而棕色的馬兒卻隱沒在銀裝素裹的林海里
一場大雪後
巴里坤古城內那些
古老的廟宇和民宅更是銀裝素裹
愈發顯得肅穆莊嚴
攝影/張進剛 吳紅軍
廟宇照壁森然
院內的老柳樹枝條燦燦
好一派冬日的古典風光
自然景觀震撼無比
巴里坤不僅霧凇甲天下,更有許多絕世的美景。
巴里坤湖(蒲類海)
巴里坤湖是鹹水湖,海拔1585米,湖由四周泉水匯流注入而成,水域面積最大時達800多平方公里。民間稱為「西海子」,是巴里坤的一大景觀。
清時李鑾宣「鸛鶴盤空起,魚龍得氣酣。尾閭何處泄,不必注東南」和史善長「灩灩溶溶波一片,古葦纖鱗都不見,周三百里磨青銅,歷萬千年澄匹練。」詩意描寫的即是巴里坤湖的美景。
怪石山(奇山聖水)
怪石山位於巴里坤古城西北60公里處。整個石山怪石嶙峋、「瘡孔萬千」,在湖光、綠草、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綺麗無比。
山腰一花崗岩巨石陡壁上有一窩清涼純凈的泉水,只能用芨芨草稈去吮吸,奇怪的是這小石泉水喝不幹,冬天不凍,當地牧民稱為「聖水泉」
鳴沙山
巴里坤鳴沙山位於天山北麓的松樹塘牧場上,規模位居全國四大鳴沙山之首,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碧藍的湖水,金黃的草原,白鸛在天空中翱翔,天鵝在湖水中自由的嬉戲,一派世外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清代中期,文人李維城撰擬了
巴里坤八景
天山松雪、瀚海鼉城、龍宮煙柳、鏡泉宿月
岳台留勝、黑溝藏春、尖山曉日、屯稼堆雲
天山松雪
瀚海鼉城
龍宮煙柳
鏡泉宿月
岳台留勝
黑溝藏春
尖山曉日
巴里坤之奇 —六月飛雪
6月的巴里坤群鳥爭鳴,蝶舞蜂喧,群芳競秀,花草盈野,百花爭艷,千枝綻綠,突然一場大雪,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出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
巴里坤之奇—百川西流
都說「大河向東流」,在巴里坤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冰川、雪峰的融水會經草原上的小河道,西流匯入巴里坤湖,這就形成了巴里坤河流走向的奇怪現象。
巴里坤之奇—夏種冬收大碗
清朝時,大量滿族人戍邊巴里坤,他們推崇的「滿漢全席」成為當時社會飲食追逐效法的標準,其中的「下八珍」八大碗深受民間喜愛。
巴里坤黃金土豆盛宴
巴里坤的父輩們對洋芋有著特殊的情感,在那個物資匱乏,生活艱苦的特殊時代,洋芋成了他們的救命糧。巴里坤縣氣候高寒,適合土豆生長,土豆在當地又被叫做洋芋。
這些年條件好了,土豆不再是主食,成了蔬菜,可是變來變去,巴里坤人民的餐桌上從來也沒少過它。土豆變換了各種模樣和味道:有絲有片、有方有圓、有甜有咸、有酥有糯。
沒多長時間,一桌子土豆宴就擺上了桌:土豆餃子、土豆丸子、土豆餑餑、土豆餅、拔絲土豆,連時髦的薯條、薯片都被媽媽們複製上家庭餐桌。
如今,巴里坤縣的土豆不僅在哈密地區有名氣,在全國都很有名。
巴里坤神奇驢奶
驢奶富含功能性乳清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肺結核、氣喘、胃炎等有輔助治療作用,飲用驢奶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巴里坤縣花園鄉奶驢繁育基地,占地面積1600畝,有近千畝的飼草基地,優質的飼草料基地為養殖業提供可靠保證。牌驢奶粉、驢奶奶昔、「金驢三寶」。
一頭驢犢也可以收入2000元,一頭奶驢一年驢奶收入可達10800元,另外還有驢肉收入。粗略一算,除去人工工資、草料以及棚圈折舊和奶驢藥品治療費用,一頭驢大約能掙5400元。
老爺廟口岸
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陸運(公路)口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與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相鄰,對面為布爾嘎斯台口岸。
老爺廟口岸歷史上就是古代商人的驛站,是中蒙之間的通商要道。1991年6月24日,中蒙兩國政府達成協議,開放老爺廟—布爾嘎斯台口岸。老爺廟口岸於1992年3月正式開通。
旅遊經濟發展迅速
毫無疑問,綠水青山已成為巴里坤的金山銀山,成為巴里坤的金字招牌。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特色的風土人情巴里坤這些年來先後建成了蘭州灣子旅遊景區、巴里坤湖生態旅遊景區、高家湖旅遊景區。
巴里坤湖是巴里坤縣打造草原生態旅遊的景區之一。如今巴里坤湖,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良好的自然生態讓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截至今年8月,巴里坤湖景區直接帶動78戶183人增收,其中脫貧群眾30多戶,間接帶動1000餘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
巴里坤金疙瘩
煤炭資源
巴里坤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預測資源量712億噸。712億噸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100輛半挂車都需要拉將近1700萬次!
大家熟悉的巴里坤煤田312億噸,為國內稀缺煤種,是煤焦化和煤化工的良好原料;而三塘湖煤田400億噸,是優良的動力、發電和煤化工原料。
石油資源
巴里坤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塘湖盆地,面積2.3萬平方公里,被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驗收確認為億噸級油田,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重點實驗區塊和實驗項目。
古城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
巴里坤夜色
夕陽漫天紅
夜色散發著神秘的幽藍
燈光柔和而靚麗
古香古色中又透露出一股時尚
現代建築與古代建築交相輝映
當華燈初上時有種時空交錯
古今穿越的錯覺
可以肯定的是
巴里坤發展的腳步不會踏壞歷史的痕跡
這座天山腳下的霧凇小城
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底蘊深厚
這個季節正美的如同仙境
擇一周末約上三五好友
一起去巴里坤欣賞絕世霧凇
感受這座小城厚重的歷史氣息
巴里坤人是幸福的
如今的巴里坤已今非昔比
未來必將更上一城樓
讓我們為新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點ZAN
讓更多的人了解
天山腳下這座絕世古城
(來源:騎驢旅行,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