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婺源、興化,你還看過哪裡的油菜花?

l>雖然正準備入冬,但我們不妨來期待一下春天。春天暖融融的太陽,春天鮮嫩的青菜葉子,春天抽出的嫩芽,春天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春天,是被油菜花點亮的。

與人們印象相悖的是,油菜花不只生長在弱柳扶風的江南。從海南到東北,甚至西北的大草原,橫跨30多個維度,只要是春風吹過的土地,就有油菜花的身影。

看似不起眼的油菜花,實則古已有之。早在其八千年前,生活在青海、甘肅、陝西一帶的人們就馴化了野生油菜,並在之後引進甘藍型油菜,使中國境內出現了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甘藍型油菜並存的情況。

然而最開始,油菜花是作為食物食用的。薹者,蔬菜中間抽出的嫩芯,能開花,取其菜芯處嫩芽食用,稱之為「蕓薹菜」。 食用蕓薹菜,無非是油炒、水煮等方式。因為容易得到、耐寒、便於種植等優勢,成為了人們十分青睞的食物。如今油菜也成為了中國四大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之一。

油菜花不僅能吃,還能用來觀賞。婺源、興化等地的油菜花美不勝收。每年油菜花開的時節,總是引得一批又一批的攝影師和遊客前往。浙江寧波,在被丘陵環繞的平原上,一條條水道映照著藍天,和田塍一起,將原野分割成了許多份,而因為家家戶戶都種植油菜,即使是分植在不同的區域之中,也能匯聚成「暖風爛漫,一望黃金」的盛景。

但在農民眼裡,這些油菜花最重要的不是觀賞,而是它的食用和榨油的價值。等到油菜開始抽莖,準備開花的時候,農民們便會將頂端的莖掐下。掐尖這種方式,是為了讓側邊的莖稈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生長,以便於來日能夠得到更多的油菜籽。

到了五月,東油菜就可以收成了,收下來之後並不急於「打菜籽」,而是要放在太陽下暴曬。等到所有的水分都蒸發殆盡,只留下稍稍用力就會破碎的干植株後,再把它們放再竹匾上「打菜籽」。油菜籽極小,也不過直徑兩毫米以內的黑或棕色小顆粒,密密麻麻緊湊地排在一起,黑壓壓的。

油菜籽

打下的油菜籽中,總是會混著菜籽莢莢膜的翳,在大風中抖幾下竹匾,借著風勢就可以清理掉。一畝田的油菜,所能產出的菜油有300斤左右。金黃色的菜油,散發著一種獨特馥郁的香氣,那是來自自然的淳樸味道

等熬過了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們一起去看/吃油菜花吧?

文丨西洲

編輯丨醬子、逸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JMJYW4BMH2_cNUggJ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