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縣鍾英鄉唐古地村委會唐古地村屬「直過民族」聚居村,全村以傈僳族、彝族、拉祜族等民族為主,生活在這裡的群眾長期以來生產生活方式貧困落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唐古地這個「直過民族」小村莊和我國廣大農村一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唐古地村,青瓦白牆的房屋整齊有序,乾淨寬闊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孩子們在優美寬敞的校園裡學習……此情此景,儼然是一幅美麗鄉村圖景。
唐古地村黨支部書記
楊佐成
老年人有活動場所,早上起來可以鍛鍊一下身體。出行的話,從大路到自己家大門前都是硬化路面。住的基本是瓦房,草房一家都沒有。用水方面,家家都通了自來水。醫療衛生方面,村衛生室就建在村裡面,病了的話可以隨時去看,這些都是我們這裡的變化。
變化如此之大的唐古地村,以前還是個貧困的小山村。全村交通落後,農業生產條件落後,農民人均收入低,群眾住房差、出行難、收入低、發展難、上學難、就醫難。楊天龍和李先波兩家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唐古地村,提及過去的生活,他們依然記憶猶新。
唐古地村村民
楊天龍
以前我們村吃水都比較困難,用水槽來接水吃,後來拉膠管。以前都是毛草房,垛木房也有。
唐古地村村民
李先波
以前我們這裡是非常貧困,電視也看不了,交通也不方便,信息也比較閉塞。小時候電視機也沒有,像我們這個村小組只有一台,有時看電視,要跑一公里路左右才能看到。
為了改變村子落後面貌,近年來,鍾英鄉緊緊圍繞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目標,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促進產業發展。以實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示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民族文化傳承示範、特色宜居示範創建、節水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到戶補助為重點,先後實施了貧困村建設項目和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項目,完善了基礎設施,改善了住房條件,實現了水電路三通,村民們告別了貧困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
鍾英鄉副鄉長
李吉
通過項目的實施,全村的人飲、道路、生產用水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有了顯著的變化,群眾增收明顯,全村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
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唐古地村還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目前,青花椒、核桃、烤煙等農產品已經成為唐古地村村的支柱產業,村民們通過產業的扶持,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唐古地村黨支部書記
楊佐成
村民的生活條件大大的改善了,都過的很幸福。
如今,全村呈現出自然環境優美,村民生活富裕,各民族團結,精神文明和諧的嶄新面貌。
唐古地村村民
楊天龍
最近這幾年政府扶持幫忙蓋起來了新房,生活大大改善了,都可以算到小康水平了。
唐古地村村民
李先波
現在好了,電視家家都能看到,寬頻和WIFI都有了,交通方便,手機也家家都用起來了!現在的生活條件我很滿意,感到很幸福。
唐古地村黨支部書記
楊佐成
下一步,我們要建好文化長廊,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和文化水平,搞好經濟收入。在鄉黨委政府領導下,搞好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團結起來。
李永松 白乘仲 侯瑋 王寸兵/報道 歐陽王/航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I5tzW0BMH2_cNUgEF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