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賽生物擬公開發行4167萬股新股,正啟動科創板網下路演

2020-07-30     梧桐樹下V

原標題:凱賽生物擬公開發行4167萬股新股,正啟動科創板網下路演

科創板獲准註冊的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賽生物」),已於7月27日啟動了網下路演,向符合要求的網下投資者進行網下推介。凱賽生物本次擬公開發行不低於4167萬股,占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10%。

長鏈二元酸主導市場 戊二胺打破瓶頸

凱賽生物是一家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產品主要聚焦聚醯胺產業鏈,為生物基聚醯胺以及可用於生物基聚醯胺生產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和生物基戊二胺。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醯胺,亦可作為香料、熱熔膠、潤滑油、塗料等合成原料。

凱賽生物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目前,凱賽生物圍繞聚醯胺產業鏈生產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器、紡織、醫藥、香料等多個領域,與杜邦、艾曼斯、贏創、諾和諾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商務合作關係。

主要產品

長鏈二元酸產品是凱賽生物的主要收入來源,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62%、99.70%和99.56%,占比較高。

在近年的市場競爭中,傳統化學法長鏈二元酸逐步退出市場,凱賽生物以生物法生產的長鏈二元酸逐步主導全球市場,曾於2018年被工信部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是全球範圍內能夠大規模產業化長鏈二元酸產品的龍頭企業。

另一方面,凱賽生物在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醯胺產業化上實現了行業突破。

聚醯胺產品可通過二元酸與二元胺縮聚或內醯胺開環聚合而成,主要產品之一聚醯胺66由己二胺與己二酸聚合生產,其關鍵原料己二胺的前體原料己二腈市場長期由歐美主導,公司憑藉生物製造方法自主生產生物基戊二胺,實現二元胺生產的技術突破,有望解決目前國內聚醯胺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同時為市場、客戶提供來源於可再生生物質原料的新型「生物製造」新材料。

目前階段生物基戊二胺以內部使用為主,作為公司生物基聚醯胺生產單體;部分提供給下遊客戶進行應用開發。公司的生物基戊二胺實驗性產品經下游國際客戶驗證,已用於汽車表面漆塗料,該應用獲得歐洲新材料大獎(ECS Innovation Award)。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已完成中試,烏蘇工廠的大規模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該等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有望解決國內雙單體聚醯胺行業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瓶頸難題。

技術壁壘較高 募資主要用於擴充產能

凱賽生物自創立以來,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在合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學科積累了大量研發成果,公司核心技術均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技術先進性直接反映在公司產品的質量、性能、客戶認可度及經濟性上,並且在產業化試錯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有效降低後續研發成本。

公司總部及主要研發實驗室設立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作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最發達的核心地區,長三角及其周邊省份相關產業鏈較為完整,下游企業數量較多,便於吸引高端人才。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已取得120項境內授權專利、19項境外授權專利。

雖然長鏈二元酸、戊二胺等物質早在20餘年前已在實驗室中實現了生物轉化,但對於潛在進入者來說,在規模化生產過程中由於技術瓶頸的存在,導致產出率低、成本高、產品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從而無法實現產業化。

上市前,凱賽生物藉助西門子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依託新疆原材料供應優勢,在烏蘇地區投資建設數字化工廠,工廠一期規劃產能年產3萬噸長鏈二元酸、5萬噸戊二胺、10萬噸生物基聚醯胺,擴充產能的同時,實現公司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

近年來,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聚醯胺66需求較高,但受制於對己二腈等原料的進口依賴,聚醯胺66的生產能力卻並不充足,且缺乏對關鍵原料的議價能力。

凱賽生物的生物基聚醯胺產品作為一種生物基材料,其應用推廣將對改善我國關鍵材料對外進口依賴有著積極作用,對國家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凱賽生物需要繼續擴充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在募資完成後,凱賽生物將用於投資三個與主營業務相關項目,分別是凱賽(金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萬噸/年生物法癸二酸項目、生物基聚醯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凱賽(烏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長鏈二元酸和2萬噸長鏈聚醯胺項目。

金鄉、烏蘇項目建成後,將提升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生物基聚醯胺產品的品類和產能,完善聚醯胺產業鏈的布局,提升凱賽生物的整體盈利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64OrXMBURTf-Dn5ge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