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糖尿病併發症信號早發現,做好8點可綜合防治糖尿病腎病

2019-12-10     小復先生

10大糖尿病併發症信號早發現

1、腎,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糖尿病腎病的先兆,與一般腎相關疾病相比,身體水腫程度常更明顯。

2、頭暈、心慌、胸悶。這些表現提示糖友可能有了心血管併發症。

3、渾身發脹。這提示血糖降低過快,造成細胞內水腫。

4、耳朵,耳垢異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凡是感到耳癢且耳垢異常增多者,應及時查探是否血糖控制不良。

5、口渴、咽干。這說明糖友的血糖升高、血黏度增大。

6、眼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眼臉下垂、頭痛、頭暈等症狀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預警信號。

7、血壓上升。血糖上升,會導致血容量增多,血壓也隨之升高。

8、腹脹、便秘。長期高血糖狀態會誘發胃腸道功能紊亂。此外還應當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9、口腔,口腔發出的信號有口腔燒灼感、口腔黏膜乾燥、牙齦紅腫壓痛、牙齒扣痛、鬆動、脫落等症狀。

10、皮膚乾燥、脫屑。如出現皮膚乾燥、脫屑、皸裂或奇癢,提示有皮膚症狀。如果引起了糖尿病皮膚病變,那常有的症狀有皮膚瘙癢、反覆出現毛囊炎、癤腫、癰及皮膚潰瘍、紅斑和皮膚破損等疾病。

做好8點可綜合防治糖尿病腎病!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早期防治非常重要。而且防大於治,目前效果最佳的方法是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

(1)胰腎聯合移植:有人認為單獨腎移植不能防止糖尿病腎病再發生和改善其他糖尿病併發症。開始探索胰、腎雙臟器移植,更有助於改善糖尿病併發症,生活質量也較單獨腎移植組為高。

(2)降血壓治療:即使對於氨質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在維持血肌酐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使尿蛋白排出減少。因此糖尿病患者血壓高於140/90mmHg時,均應進行積極的降壓治療。藥物選擇可考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D類和鈣離子拮抗劑,可能對糖尿病的高血壓和腎臟病變均有益處,同時應監測尿素氮及肌酐,酌情用藥。

(3)其他藥物: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蛋白尿,但對腎功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也可能使腎血流量恢復正常,尿蛋白減少,但其臨床價值尚待證實。

(4)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起到預防其進展的作用。對臨床期腎病者,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可使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減慢。

(5)血液凈化:糖尿病腎病的終末期表現為尿毒症,需要血液凈化治療。但是由於糖代謝紊亂,全身大血管和微血管均出現病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技術成功率和存活率仍低於非糖尿病的腎功能衰竭者。腹膜透析對糖尿病患者負擔相對稍小。近些年來用此方法治療糖尿病腎衰竭取得較大進展。應注意透析中加用適量的胰島素,用明膠或多糖類代替葡萄糖,積極防止感染等。

(6)低蛋白飲食:蛋白質負荷可能增加腎小球內的血流量和壓力,使高血糖所致的腎血流動力學異常改變加重。早期適度的低蛋白飲食對糖尿病腎病無論是非臨床期或臨床期均可使尿蛋白減少。據觀察,給予糖尿病腎病患者40g/日高生物價值蛋白質-年,不僅使尿蛋白減少、血清白蛋白增高,而且體重無變化。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推薦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攝入為0.8g/(kg.d)。

(7)其他 :在糖尿病腎病治療過程中防止低血糖發生;防止鈣、磷、鉀、鈉代謝紊亂;限制使用造影劑、腎毒性藥物以及限制鹽的攝入。

(8)腎移植:腎移植的存活率與血透相近,但患者生活質量較高,與非糖尿病患者腎移植比較,存活率相近。移植後主要死亡原因是栓塞性心、腦血管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2t9824BMH2_cNUgur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