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淤泥中,被稱為水中人參,20年前1抓十幾斤,如今想吃靠養殖

2021-02-04   農夫也瘋狂

原標題:長在淤泥中,被稱為水中人參,20年前1抓十幾斤,如今想吃靠養殖

導讀:長在淤泥中,被稱為水中人參,20年前1抓十幾斤,如今想吃靠養殖

文/農夫也瘋狂

小年到了,距離新年也就幾天了。

而這個時候農村的集市是最熱鬧的,家家戶戶都要去集市上購買年貨。

筆者這裡最近這幾天,是每天都有集會,並且每天都很熱鬧。在集市上總是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年貨,有些還是平時看不到的。

昨天筆者陪家人去趕集買魚,就看到了好些稀罕物。

有一種魚,生長在淤泥中,卻被稱為「水中人參」,它在20年前河裡是抓不完,一抓就是十幾斤。

如今卻想吃要靠養殖,而且在我國現在很少讓你吃它了,但是在日本卻成為了高端貨,你們喜歡吃嗎?

泥鰍的科普

這種有著「淡水之參」美譽的魚類,就是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甚至是小玩到大的泥鰍。

泥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淡水魚,它是鰍科、泥鰍屬鰍類的一種小型魚類。這種魚的體型細長,呈圓柱狀,可是它的身上無鱗。

泥鰍主要是生活在有淤泥的河流、湖泊、水田等各種淺水多淤泥的環境,尤其是在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存。

它作為一種在水域的底層活動的魚類,即便是離水以後也能存活很長的時間。當水池乾了,就會潛入泥中,只要土壤濕潤就不會死亡。

泥鰍的價值參考

泥鰍這種生物,很多的農村娃都是從小就抓過。在當時去水田幹活了,或者是夜晚會特意提著水桶、帶著手電筒抓泥鰍。

別看泥鰍很活躍,身體滑滑的難以抓住,但是在晚上的時候,用手電筒照射泥鰍,它們會一動不動,然後可以輕易把它們抓住。在當時河裡、水田裡面的泥鰍抓不完,一下子抓十幾斤也是輕鬆的事情。

而泥鰍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要不然也不會被稱為「水中人參」了。在古代的很多書籍都有記載泥鰍的功效和作用,其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不僅詳細介紹了泥鰍,而且還指出了它的藥用價值:

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化痔都有一定藥效。

另外在《醫學入門》、《本草拾遺》等書籍也記載了泥鰍的藥用價值,綜合起來就是它具有補中益氣、祛邪除濕、養腎生精、祛毒化痔、消渴利尿、保肝護肝之功能,並且還對於皮膚瘙癢、水腫、肝炎、黃疸、痔瘡等症也有較好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很注重健康,而泥鰍在日本也是一種很高級的營養補品,是一種高檔貨,每年都會從我國大量進口泥鰍。

結束語

不過在過去,河裡的泥鰍是抓不完,但是現在想吃野生的泥鰍卻比較困難了,想吃的話就要靠養殖了。因為現在野生的泥鰍非常少了,好些地方已經看不到泥鰍的身影了。這是因為農民大量的施用農藥、化肥,導致泥鰍的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前些年泥鰍價格大漲,一些人通過電魚、藥魚等方式大量捕撈泥鰍,大小的泥鰍全部都被捕撈了,所以野生的泥鰍少了。

但是現在養殖的泥鰍,在市場上卻並不太受歡迎。一些人是認為養殖的不如野生的,還有些人則擔心養殖的泥鰍因為吃飼料和一些藥物,個頭太大了,不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