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車載大屏已然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僅螢幕越來越大,功能也是越來越多。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雖然現在車載大屏已經非常智能了,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用戶表示大屏根本就不好用,這是為什麼呢?
觸屏操作安全性低
首先就是車載大屏取代了實體按鍵,在操作一些功能按鍵的時候,相比於傳統的、位置清楚、反饋明顯的實體按鍵,觸摸式的車載大屏很多時候卻需要進行一些「盲操」,非常的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螢幕大了之後,操作或者滑動螢幕的距離也會增加。當手上有髒污的時候,也會出現反應不靈敏,甚至是增加了操作的複雜性。
燈光晃眼影響安全
另外,車載大屏還存在著燈光亮度問題,尤其是在夜間行車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就連8寸的中控螢幕,都覺得有些晃眼了,何況是一些更大的螢幕呢。即便是這時候把螢幕設置的更暗,對於駕駛者開車的注意力也是分散的。而坐在副駕駛的人,基本上也不會對中控大屏產生太大的興趣。
大屏系統並不成熟
其實現在很多車載大屏的系統還不太成熟,尤其是在一些低端的國產車上面,中控大屏所搭載的系統並不會穩定。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很多小夥伴買的千元智慧型手機,要是多打開幾個系統,還經常的出現卡頓,死機等現象。而車上的大屏所搭載的智能系統也會出現這些情況。
需要大數據支持
現在車載大螢幕大部分還只是獨自運行或者和手機連接。要想充分利用大螢幕的優勢,需要更多數據的支持,比如特斯拉已經能夠實現車載系統的遠程升級。希望未來可以高度自動駕駛之後,利用大數據規劃路線,監測交通。車載大螢幕實現簡單的娛樂和辦公。
網速影響用戶體驗
網速的快慢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現在很多人用手機打開網頁或者應用。如果超過5秒還打不開,絕大部分人都會失去耐心。而車輛在高速移動的過程中或行駛到遠離都市的地方,更不容易接收網絡信號,因此車載大螢幕要想充分地利用起來,還需要未來5G網絡的實現。
設計不符合使用邏輯
現在很多車載大螢幕就是把手機內的東西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了車載大螢幕上。汽車內的大螢幕畢竟不是手機,需要對操作和使用邏輯進行重新設計,以符合駕駛者的使用習慣。比如直接在螢幕上點按或者滑動不方便,可以結合語音和手勢操作,但目前無論是語音識別還是手勢操作都還不夠智能。識別準確率,反應速度,使用便利性上還需要提高。
以上就是導致很多消費者對車載大螢幕並不感冒的原因,那麼你有什麼看法呢?如果你打算買車的話,會特別關注車載大屏這一配置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