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醫生馬明太。上一講我們介紹了跑前的熱身,這一講我們來談談跑姿的一些問題。
哪種跑姿最科學?
關於「哪種跑姿最科學?」這個問題,跑圈裡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說,跑步時身體應該微微前探,因為這樣會有個相對前移的慣性,跑起來會更快;也有人說,跑步時要直立著跑,身體重心始終在兩腳中間,這樣更穩,並且不傷膝蓋。
其實無論哪種跑姿,我們更關注的點是:怎樣跑著最舒服,便怎麼跑。因為人體有很強的自我調控功能,凡事並無絕對正確的說法,也就是說,沒有「最標準的跑姿」這一概念了。但凡跑起來是在身體舒適的範圍內,就無更改的必要;而一旦誘發疼痛了,這就提醒我們是身體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要給予關注、治療。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朋友:無論運動還是訓練,有時候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根據我們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而已。
和跑姿相關的還有擺臂,那麼在跑步過程中該如何擺臂呢?
根據紐約路跑者協會研究報告,有效率擺臂的「七大原則」如下:
第一,跑步時,同側手臂的擺動與腿部的擺動相反方向(意思就是不要順拐了,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不會存在的)。
第二,跑步時,雙臂要緊貼於體側向前向後呈直線擺動;而且肘關節應向後擺動,不是向身體外側交叉擺動(如果向外側擺動你的軀幹可能也會發生旋轉,這點大家需要注意)。
第三,擺臂時,要以肩膀為支撐點,向擺鐘一樣,手臂彎曲前臂放鬆將肘部前後擺動。
第四,手臂彎曲大約九十度角,跑步時允許肘關節角度介於70~120度的彈性範圍。(很多跑者為了提高擺臂的頻率過多屈肘,然而造成雙臂過度緊張,從而引起肩部的緊張,最後變成含胸跑了)
第五,擺動時拳頭位置在髖部附近高度,避免過高或過低。
第六,核心收緊,擺臂時要有力道,雙臂的運動軌跡由胸口移動到臀部。
第七,挺胸抬頭,保持肩膀及前臂的放鬆(空握拳頭),動作穩定但不緊繃,身體也不要左右亂晃動。
以上是有效率擺臂的「七大原則」,希望大家能記住。
跑步時的呼吸節奏
關於呼吸,我們在前面有講到,我們推薦的呼吸節奏為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因為這樣的呼吸方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比較舒適的呼吸節奏。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呼吸節奏,在不斷的跑步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呼吸節奏才是最重要的。
速度vs心率
以鍛鍊身體為目的的跑步,速度並不重要,相比於速度,跑步的時間、距離和控制心率更重要。那在跑步過程中,維持什麼樣的心率最合適呢?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給出過建議,他們建議中等運動強度目標心率應控制在60-75%的最大心率,其中最大心率的計算是(220-年齡),那麼以一個30歲的跑者為例,他在跑步鍛鍊過程中,目標心率應控制在130-140次/分左右。
春夏秋冬如何高效科學跑步?
以上就是跑姿和心率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們談談春夏秋冬如何高效科學跑步?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跑步鍛鍊不應該因為季節的變化而間斷,只是需要調整自己的訓練方式。那麼在四季變化過程中,我們需要如何適應,如何調整,持之以恆,最終達到訓練的目的呢?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更是甩下一整個冬天的疲憊,開始運動的季節。在春天跑步是快樂的,跟大自然的萬物一起自由生長。
我們常說「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但是在春季,在跑步問題上,我卻並不贊同「一日之際在於晨」。畢竟,早春的天氣還很不穩定,尤其清晨室內外溫差比較大。我們常說的「倒春寒」,也會讓鍛鍊之後疲勞的身體感到不適,甚至感冒。春天最好的跑步時間是下午5點左右,氧氣比較充足,而且人體肌肉激活比較充分。可以在白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之後,換上運動服,在公園裡充分吸收氧氣,放鬆身體,恢復精力。
夏天,一提到夏天,我們就會想到烈日炎炎。夏天跑步,我們重點要預防中暑。夏季跑步的降溫問題,預防是重點。我們可以選擇早晚涼快的時候跑,最重要的就是量力而行,我們不是專業運動員,不需要追求專業的高溫訓練,我們的目標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身體、積極的心態。所以夏季跑步的配速可以適當降低30秒或者1分鐘,還應注意監測心率,避免心率過高。跑步過程中時刻傾聽身體給出的反饋。一旦出現頭暈、乏力等中暑的先兆症狀:立即到陰涼通風處休息,用涼水浸濕,利用蒸發降溫。
夏季跑步會大量出汗,因此補水非常重要。跑步之前2-3小時就應該補充500毫升左右的水分,跑步過程中少量多次補水,每次喝水80-100毫升,1小時以內跑步補礦泉水即可,超過1小時的跑步,需要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預防電解質紊亂。
秋高氣爽,萬物金黃。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值得跑步朋友歡慶的季節。春天種下的跑步習慣已經生根發芽,經過夏季汗水的澆灌,現在跑步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生活方式了。資深的跑友都知道,秋季是一年當中馬拉松比賽最豐富的季節。參加馬拉松,我們不是為了獲獎,也不是為了作秀,我們只是想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想跟天南海北的跑友分享跑步的快樂。
經過了夏季炎熱的跑步訓練,你已經成長了許多,不過你不要忘了前面還有「秋老虎」在等著。九十月份的天氣早晚清涼,午後卻高溫暴曬。如何躲著太陽跑步,這裡面也有小小的學問。對上班族來說,早起總是跨不過去的坎兒,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夜跑。傍晚或者夜幕降臨之時,出來跑步,白天工作上的困擾隨著跑步的節奏逐漸忘在腦後,公園裡金黃色的葉子也能讓心情復歸平靜。
夜跑時既要全身心得沉浸在跑步中,又要百分百得保證人身安全。所以以下要素謹記:如果路上已經行人漸少,叫上同伴一起;晚上跑步要穿亮色的衣服,最好能反光,讓行人和車輛能看到你;不要佩戴耳機,尤其是嵌入式的,要時刻注意路上的情況,畢竟安全最重要。
「每逢冬季胖三斤」:冬天人的新陳代謝比較慢,禦寒所需的脂肪增多,冬天相較於其他季節更容易儲存脂肪。冬季跑步不僅能保持良好習慣,還能夠讓我們收穫健康和愉悅。 既然要冬練三九,就要練得安全有效。很多人會覺得一年四季中冬季最暗淡。萬物蕭條,沒有生機,心情也會隨之沉鬱。如果感覺到情緒狀態不佳,可以考慮在陽光充足的午後進行戶外跑步。除了可以吸收在冬季難以獲得卻又是身體必需的陽光,跑步時腦下垂體分泌的內啡肽也能讓人有欣快感,遠離負面情緒。
天氣寒冷,跑步服裝選擇上要注意保暖。貼身層排汗速干,保持身體乾爽舒適;最外層隔離保護層,保證外界風寒不能侵襲肉體;中間層起到保暖作用,構建身體溫度微環境。跑前充分的動態熱身,目的是提高身體核心溫度,激活身體神經系統,增加活動幅度,減少肌肉緊張。跑步時可以適當減小步幅,提高步頻,有利於降低雙腳與地面的距離,減少冬季運動損傷的風險。跑後足夠的靜態拉伸使緊繃的肌肉和韌帶放鬆,有利於身體的恢復,一定要到溫暖的環境下進行拉伸活動,因為跑步後勞累狀態下免疫力下降,需更加注意保暖防護。
好了,以上就是這一講的內容,感謝收聽。
如果您喜歡本講內容
可以隨手保存下方海報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