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哪三光和哪三慌,有道理嗎?

2020-05-15     也可自話

原標題: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哪三光和哪三慌,有道理嗎?

民間流傳著許多俗語,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簡單而形象,通俗而易懂,不同的俗語,也有不一樣的含義,有些是生活經驗、有些是美好願望、也有些由於時代限制,頗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但總體來說,每一句俗語的產生,在當時的環境下,都有較為正面的含義。

比如這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說到底,就是勸人要早起、勤奮,才能讓生活過得更好,反之,如果每天睡懶覺,必然會越來越懶惰,生活也會越來越糟糕。

早起三光

當我們理解一句俗語的時候,不應該限制在某種解釋中,因為俗語既然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那麼生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不同的人對俗語的理解,也不會完全一樣。

早起三光,如果按照莊稼人的理解,每天日出而作,早上正是清涼的時候,干起活來也輕鬆一些,可以趁著烈日暴曬之前,把地里的活計幹完,等到太陽出來,你已經可以休息了,再看那些懶貨由於睡懶覺,這會兒正頂著烈日哭爹叫娘呢。

對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來說,早期在無形中也有一種精神加成,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睡過懶覺,也早起過,對比非常強烈,懶覺越睡越困,睡得越久越不想起床,即使掙扎著起來了,一整天也昏昏沉沉,早期就不一樣了,呼吸了一天中最清新的空氣,會讓人一整天都精神矍鑠。

在中醫養生上,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說法,早睡有利於儲存精氣,經過一夜的修養,早起以舒達陽氣,這是順應天地陰陽循環。自然會讓人更精神、更健康,據說早睡早起對養肺特別好。

晚起三慌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慌就是慌亂、慌張。

晚起為什麼會慌呢?你肚子空了一晚上,十多個小時,能不餓得慌嘛。還有當你有工作沒完成的時候,一邊想著還有工作、一邊又要睡懶覺,其實睡也睡不好,但就是沒有動力起床,心裡是發慌的。而且前面說了,越睡越累,越累越容易發脾氣,也會導致心慌。

上面是根據字面意思,想當然的理解,卻也不無道理。

另外,慌同荒,就是荒廢。

意思是告訴你,如果一個人天天睡懶覺,會把學業、事業等等該做的任何事,都荒廢了。老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也是告誡人們清晨時光的寶貴。

所以說,這句俗語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它不是封建迷信,是真正勸人向上、積極學好的良言,記住「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記住「一天之計在於晨」,記住「溫暖的被窩是埋葬青春的墳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cWtGHIBfGB4SiUwQZ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