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高寒之地的戰鬥民族,總需要一些品質優異、分量充足的飲食才能撫平自己的胃,這是他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若你能有一顆適應性極強又「友好親善」的舌頭,並且能短暫地忘卻味蕾的故鄉,一定能在俄羅斯消化到許多幸福。
▐ 想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就去逛超市吧!
古姆百貨,像一座巨型的「俄羅斯人民幸福生活」主題展館,高調地矗立在紅場之上。精心修飾的花壇、高空架設的拱橋,還有那正歡快地濺著水花的噴泉,讓人有置身於城中公園的恍惚之感。超市裡,像是集合了全俄所有最好的食物一般,商品空前豐富:整筐的漿果、占滿貨架的巧克力、品類繁多的罐頭、腌菜、蜂蜜和果醬,包裝精緻的伏特加,都在彰顯著人民生活的幸福。更不必提那些噴香的列巴、味道濃郁的奶製品、粗過手臂的香腸、整塊腌制的牛肉、大條的熏魚和瑩瑩可愛的魚子醬了。
豐富的蜂蜜及罐頭製品。俄羅斯的蜂蜜非常干,粘似沒揉好的半發酵麵糰
「紅色十月」巧克力工廠,位於莫斯科河岸邊。這裡是許多俄羅斯兒童的夢想之地
及至來到俄羅斯,我才真正意識到冰箱對於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要意義。純凈的巴氏奶需要它,肉質豐厚的香腸需要它,剔透可人的凍類製品,更需要它。因為沒有添加防腐劑,俄羅斯生產的多數商品,保質期極其短暫。也多虧了他們的這份挑剔,讓我得以不斷更新對於美味的定義。
干腸,新鮮的香腸澱粉含量極低,必需冷藏
▐ 餐桌映射出的民族性格
生存環境、當地物產和民族性格投射到餐桌,便形成了俄餐普遍重油、多糖、酸而鹹的風味。出發前,我對於俄餐的認識止步於土豆、捲心菜、西紅柿的隨機搭配組合,一想起酸到讓人擰眉的酸黃瓜、腌蘑菇,以及澀口發酸的黑列巴,便不自覺地犯怵。可是千萬別「臉譜化」了俄餐,俄羅斯人的餐桌同樣豐盛,盛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俄餐也可以很清新,芹菜和茴香,是最常見的佐料
紅菜湯是俄餐的代表,烤得微焦的列巴是與它形影不離的絕佳搭配。但是在炎炎夏季,還有一款冷湯表現出眾。黃瓜、香腸、西紅柿、雞蛋切成四方小丁,浸在冰鎮的格瓦斯里,發出絲絲嘩嘩地細響;或者倒上一碗調稀了的酸奶,再捏一小撮茴香點綴,就成了開胃爽口的湯。
酸奶冷湯,喬治亞餐廳
土豆燉牛肉,是衡量理想生活的重要指標。但是塞滿肉塊的鐵板煎腸,焙得溫吞的牛舌,燉得軟爛的雜豆配羊腿,都是閃亮亮的主菜。
溫焙牛舌,軟嫩柔和
紅菜頭、土豆、番茄、腌鯡魚按層次堆疊,拌上一大勺紮實的沙拉醬,是俄餐沙拉里的代表——穿裘皮大衣的鯡魚。當然還有口味極重的腌豬油。整塊豬油像肉凍一樣規整腌制,撒孜然、茴香等香料,切成一片片厚厚的塊狀佐餐。
「穿裘皮大衣的鯡魚」
▐ 種類繁多的面製品
可別以為戰鬥民族只會啃干硬的列巴了,精緻的小餃子、炸得酥香的餡餅,都是精美的餐食。引人驚奇的是,小餃子不是手工包成的,倒是模子壓制的。兩塊方形麵皮相對,中間夾上或甜、或鹹的餡料,果醬、巧克力醬、奶酪、牛肉、土豆,凡是能想到的,都可以做餡。機器一壓,切掉多餘的邊角,一枚枚渾圓鼓溜的小餃子就成了。滾水裡煮熟、罐子裡燜熱,再以一勺酸奶油佐餐,戰鬥民族同樣有製作精緻食品的細膩耐心。
餡料豐富的小餃子配雜果燕麥粥,是最溫柔的醒胃早餐
餡餅的俄文單詞,是我媽早已忘光了的俄語荒野中僅存的一個。「必拉若克」,同樣是餡料豐富,創意無限的主食。與餃子唯一的不同,是它的烹飪方式,餡餅是發麵炸熟的。或團成不規則的圓形,或捏成憨厚的三角,還有扁包子、長麥穗,不同的形狀和花式,用以區分各異的餡料。
俄式「烤包子」--小餡餅
平底鍋抹上黃油烘熱,就能將蕎麥糊點化成氣孔豐富、軟糯適口的布林餅。布林餅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百搭美食,或塗滿涼涼的酸奶油,或抹上咸津津的魚子醬,或裹滿沁著糖花兒的蜂蜜、巧克力醬、果醬,或卷上噴香適口的肉餡,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加,單用幾枚或綠或紅的漿果隨意點綴,就是極滿意的一餐。
布林餅
還有質地細嫩的甜點,天然果膠自然凝成的果凍,以及毫無添加的純果汁,酸到掉牙的白格瓦斯,每一個盤子都裝著驚喜, 自此,我也不恥於承認自己「世界那麼大、我要吃吃看」的野心了。
聖彼得堡「北方」糖果店裡的漿果蛋糕。隨機切割,按斤售賣
註:
不要再提起俄羅斯只能想到套娃了,戰鬥民族的美食也值得品嘗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