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茶、一縷香、一床琴、
還有一盆菖蒲,
是文人雅士的最愛。
其中,菖蒲以其「耐苦寒,安淡泊」、
「不假日色,不資寸土,
清逸俊秀,挺拔如碧,
具山林之氣,無富貴之態。」
的特點脫穎而出。
古人云:
「清氣出風塵以外,
靈機在水石之間。」
此為靜品,此為壽品,
玩者珍惜,維以觀德。
菖蒲的味道清新,
有種鄉野之氣,
吸入腹中不覺一陣清氣上揚。
從唐宋開始,石菖蒲這種植物,就走出溪頭澗畔,成為文人案頭清供。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堯韭。生於池澤者泥菖也,生於溪澗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間者石菖也。
葉青長如蒲蘭,有高至二三尺者。葉中有脊,其狀如劍,又名水劍。其根盤曲多結,亦有一寸十二節至二十四節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藥。
菖蒲極愛清水,生長在溪澗之中,生根於白石之上,有山林之氣。菖蒲又名溪蓀,即溪邊香草,很有幽致。風和日麗,白雲報幽石,滿目蒼翠,山間雲霧繚繞,少有行人。溪水泠泠處,有菖蒲如青玉。蒼苔點點如畫,菖蒲枕石漱流,水氣瀰漫,清氣撲鼻。弄香草,移石盆,佐以蒼石,清泉,案上幽綠名目,寒碧入心,怡然不已。
菖蒲四時皆宜,正合幽人素心,宜明幾幽窗,宜雨入翠微,宜雪夜談禪,宜月沉碧梧,宜簾影悄靜,細葉淡寫,室如芝蘭,清氣淡而裊,薄薄的一層,朦朧地拂上心頭。
宋代是菖蒲盆景興盛的年代,文人極愛這種碧綠的香草,蘇軾是其中之一。北宋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途經湖北大冶慈湖,曾採得菖蒲數本,寫下《石菖蒲贊》:「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不僅東坡愛菖蒲,弟弟蘇轍也很喜歡菖蒲。蘇轍蓄有一盆菖蒲多年,忽開花八九多,人以為瑞,蘇轍即寫詩吟詠:
石貧攢石養菖蒲,沮洳沙泉韭葉鋪。
世說華開難值偶,天將壽考報勤劬。
心中本有長生藥,根底暗添無限須。
更爾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蘇軾立即寫詩唱和:
春荑夏英兩須臾,神藥人間果有無。
無鼻何由識薝蔔,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蟪蛄。
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須。
菖蒲還有黃金姬、金邊、虎鬚、金錢、野生石等種類之分,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
姬菖蒲
野生石菖蒲
金錢菖蒲
黃金姬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