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首現「逆轉」,孫宏斌預測、曹德旺忠告,難道王健林說對了?

2020-03-31   專聊房君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擔憂貨幣貶值,就把房子作為一種保值增值的工具,所以,房子不僅具備居住屬性,還兼具金融功能。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這些年房價不斷上漲,早買房的人,大都賺得盆滿缽滿,擁有房產,成為財富的代名詞。不過,隨著房價達到一個階段性高點,人們開始擔心:現在買房會不會站崗?抑或是如果現在不買,將來繼續上漲了豈不吃虧?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當下的樓市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監測的全國70個代表型城市中,2月份房價上漲城市數量為21個,房價下跌城市數量為23個,不漲不跌城市數量為26個。這是啥意思呢?單看一個月可能看不出什麼東西來,但如果把最近一年已公布的每個月漲跌城市數量拉出來對比一下,其實就很清楚明了。

從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期間,新房房價上漲城市數量最低的月份是2019年11月份,但也有44個。房價下跌城市數量最多的月份同樣也在11月份,但也只有21個。而2020年2月份上漲城市數量創1年新低,而下跌城市數量則創1年新高。從上漲和下跌城市數量看,「21個VS26個」,樓市「多空」力量首現「逆轉」。說明什麼呢?意味著樓市持續上漲的「趨勢」被打破,房價不是不可以跌!

市場即使如此,但國家對樓市的調控並未有放鬆,從官媒的表態看,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動搖,也不可能動搖。往往就是這樣,當房地產市場趨於穩定了,「買漲不買跌」心態決定了人們買房反而不著急了,這個時候,最著急的無疑是那些負債較高的房企,打折、促銷、低首付等等各種銷售方式重出江湖,有網友就說了,只要大家觀望不出手,最先坐不住的一定是開發商,當然,還有那些手握多套房並還著房貸的炒房客。

對此現狀,讓我們想起了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近日在業績發布會上的預言,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調控邏輯沒有改變,不存在大漲和大跌可能。一方面,說明開發商也意識到國家對樓市調控的決心,另一方面,對房價的預期顯得相對理性。其實,孫宏斌不是首次這樣說,在去年的時候,他還公開表示,(樓市)調控威力不可小覷,未來幾年將迎來購房需求的集中衰退,房地產市場將迎來重大洗牌,房價格局也會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孫宏斌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表達了非常謹慎的態度。

如果說孫宏斌對樓市的預判還算含蓄的話,那麼慈善大家曹德旺的忠告則是直接明了。曹德旺不止一次的說過,現在的房價比較高,導致居住成本也高,有的人手上握著多套房,但沒人接得起盤,房子只能賣給有錢人。但結果很明顯,有錢人誰沒房子?他還曾勸自己的親妹妹賣掉多餘的房子,原因就在於如果賣不掉的話,砸在手裡還要交管理費。

在房地產界,不得不提到王健林,他領導下的萬達集團曾是中國商業地產的龍頭老大。但在2017年時,王健林則宣布徹底退出房地產,由此表明了他對房地產的態度,都說李嘉誠以「不賺取最後一個銅板」著稱,王健林會不會有這方面考慮而退出房地產開發呢?這個答案不得而知。但從王健林此前的觀點中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

王健林曾公開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地產興旺能超過1個世紀,大都在50年,而我國房地產從最初發展算起,現在已有40多年。在他看來,城鎮化完成,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結束了。當然,從數據上看,我們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才過60%,離已開發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由於我們特殊的人戶分離實情,真實的城市化率肯定還要高一些,從這個角度看,依靠城鎮化來推動房地產向前發展的動力就大幅降低了。如此看來,王健林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從3位大佬的觀點來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段已經過去,整個行業將進入一個衰減期,就樓市來說,在國家持續的調控下,雖然短期內不至於出現大跌,但也難有大漲的行情出現。有人算過一筆帳,持有1套房產1年時間,僅成本就能達到房產價值的7%以上,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高槓桿的炒房客自然是首先遇到麻煩的那一批人,不難理解,房價不漲或者少漲,炒房就相當於每天在虧損。

還有一類人就是開發商了,如果說資金實力雄厚的大開發商還可以通過攤薄利潤、壓縮成本得以生存的話,那麼,那些本身負債就比較高的房企就會顯得舉步維艱了,2019年528家房企申請破產或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數字,或許真如有地產界「併購王」之稱的孫宏斌所說,「2020年是行業洗盤年,遠超過任何一輪機會」。

學習更多房產知識,歡迎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