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江蘇獲得了太湖全部管轄權,曾專設一縣

2019-10-19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黃海之濱,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自古為「魚米之鄉」,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之一。江蘇歷史悠久,省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十三座,為全國最多,明朝時與安徽、上海同屬南直隸,清初江南省東西分置後以省內江寧、蘇州兩府首字得名「江蘇」。

江蘇省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相鄰,其中江蘇省曾經分別與山東省共有南四湖,與安徽省共有洪澤湖,與浙江省共有太湖,這三個湖都曾為界湖,但建國後江蘇獲得了洪澤湖、太湖的所有權,上世紀五十年代江蘇還曾設有一縣,專門管轄太湖水面,這個縣就是震澤縣。

震澤為太湖的古稱、別稱,清朝時期江蘇就曾析吳江西部設震澤縣,今吳江區震澤鎮就為其所轄,而建國後曾管理太湖水面的震澤縣設於1953年。1949年4月渡江戰役後,南京及蘇南各地迅速解放,由於蘇南、蘇北情況差別較大,江蘇省當時分為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及直轄市南京市,由於剛剛解放,太湖上國民黨潰軍及土匪眾多,太湖剿匪任務極為艱巨。

1949年7月成立了太湖剿匪指揮部,同時成立縣級太湖區行政辦事處以配合剿匪工作,轄有太湖水面、島嶼及東山等地,1951年6月太湖區行政辦事處,1952年7月成立太湖辦事處。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於南京正式成立,同年5月太湖辦事處改為震澤縣,轄有東山、西山、橫涇、馬山及水上五個區,管轄太湖水面、島嶼及沿海碼頭等要地,縣治位於今吳中區東山鎮。

震澤縣由江蘇省蘇州專區管轄,原屬浙江省管轄的南太湖水面自此劃歸江蘇,作為交換,同年6月江蘇省松江專區嵊泗縣劃歸浙江省。隨著剿匪工作的開展,太湖大小水匪相繼被剿滅,1959年10月僅設縣六年的震澤縣就被撤銷建制,除馬山區劃歸無錫市外,其餘四個區併入吳縣。

現在,太湖的管轄權也主要在蘇州、無錫兩市手中,常州市也有一點水面的管轄權,而因太湖而得名的浙江湖州市經過爭取僅得到了很少的管轄權和一定的開發利用權,可以說是比較尷尬。但是,從浙江整體來說,其以南太湖管轄權交換來了嵊泗縣,總體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