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首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共有六個軍,軍長分別都是誰?

2021-01-14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抗美援朝時,首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共有六個軍,軍長分別都是誰?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原先局勢利於朝軍。不料美方介入,「聯合國軍」參戰後局勢大變,眼看戰火即將燃燒至鴨綠江邊。1950年10月8日,我方決定出兵援助朝鮮,將東北邊防軍改名為志願軍出征。10月19日,志願軍正式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兩年零九個月的戰役中,先後有兩百四十多萬人加入志願軍,不過其中最先入朝作戰的是六個軍。

這六個軍都隸屬於志願軍第十三兵團,當時十三兵團的司令為鄧華,副司令是洪學智、韓先楚。而那六個軍分別是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66軍,總兵力大約在三十萬人左右。前邊的五個軍都是從四野出來的,後邊的66軍前身是華北軍區第一縱隊,但不管是否從四野出來的,這六個軍都是戰功赫赫。那麼這首批入朝的六個軍的軍長分別是誰呢?

38軍頗有威名,解放戰爭時期便是四野的三個猛虎軍之一,屬於四野的頭等主力。跟著四野打遍了半個中國,還是平津戰役中的天津主攻,而在朝鮮戰場上同樣不遜色。當時帶領38軍出征的是梁興初,他早先還在四野擔任過47軍的軍長,一個有著顯赫戰功的老將。

除第一次戰役失利外,第二次戰役之後,他就帶著38軍打出了萬歲軍的名號。此後的戰役中梁興初的指揮同樣很出色,而他也在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39軍也是四野的主力,參加過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裝備比較先進,是一支全機械化的部隊。出征朝鮮的第一戰便是跟美軍開國元勛師騎一師打的,但表現出色,第二次攻占了平壤,第三次攻占了漢城。

39軍的軍長為吳信泉,一個優秀的指揮家,首戰便足以說明這一點。第四次戰役時還創了志願軍一次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記錄,而吳信泉因著戰功,55年被授中將。

40軍從四平一直打到遼瀋、平津,同樣打遍了大半個中國,一路從北向南。在五十年代初還參加過海南島戰役,跟兄弟部隊解放海南,受命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時。40軍才回到東北邊防軍四個月不到,軍長為溫玉成,參與了抗美援朝全過程。指揮才能自然也不遜色,1955年,溫玉成被授予中將軍銜。

42軍是最幸運的一個,本來戰前它已經面臨改建的境界,但這次令它迎來了用武之地。而42軍是所有志願軍中最早入朝的,1950年的10月16日便秘密進入了朝鮮,為的是進行偵查。當時軍長為吳瑞林,出身紅四方面軍的「瘸子」,接連帶著42軍參與了前四次戰役和西海岸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10月率領42軍回國,後主要在海南軍區,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50軍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曾澤生在長春戰場起義的,原國軍滇西第60軍,跟四野的時間不算太長。而因著起義軍的前身,60軍其實一直都有點抬不起頭,不過漢江狙擊戰後改編了看法。彭總都不由說:有我在,50軍不會散,而且有限換新裝備。而50軍的軍長便是帶著他們起義的曾澤生,一個在十四年抗戰有著出色表現的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

66軍相較戰功,可能沒38、39那幾個多,比之50軍也有些勉強。但也算是經驗豐富的一支軍隊,解放戰爭中出力不少,他們的軍長是肖新槐。這位在戰場上那真是老人了,湘南起義出來的老人,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打過抗戰、解放戰爭。

帶著66軍雖然初戰不利,不過後來也進入了狀態,被彭總贊為:第六十六軍一仗比一仗打得好。回來之後肖新槐又狠抓現代化建設,66軍196師長期擔任國旗受閱部隊和對外接待任務,多次受到好評。1955年,肖新槐被授予中將,不過因常年戰爭身體不好,所以授銜沒多久就逐步離職休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L7nFHcBuNNrjOWz4U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