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對我國戰勝疫情的信心不會被撼動

2020-02-02     東大街5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相信中方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而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的言論與行動卻令人失望。專家們認為——

  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同時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相信中方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

  疫情發生以來,多國領導人積極評價並支持中國抗擊疫情。然而,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的表現卻有悖守望相助的國際準則。先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稱「中國發生疫情有助於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後有美國、義大利相繼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世衛組織的決定出於何種考慮,傳達出怎樣的積極信號,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的言行又如何嚴重失當?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經濟、貿易、公共衛生等領域專家。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夏彥愷

世衛組織決定並非針對中國

  自《國際衛生條例(2005)》發布至今,世界衛生組織已是第6次宣布有關疫情為PHEIC。這並非針對中國,而是一種常規做法。

  認定某種疫情為PHEIC,根本目的是為動員更多國際資源應對疫情,遏制病毒蔓延,尤其是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支持,幫助其積極監測,及早對病患實施甄別、隔離、治療,最終達到防控目的。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發表講話,從中可看到對中國疫情應對的大量積極評價。世衛組織正面肯定了中國政府的積極努力和高效應對,特別是在速度和效率、信息公開、控制策略等方面,認為「中國為抗擊疫情所作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讚賞,值得學習致敬」,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由此可見,世衛組織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疫情防控方面的中國措施和中國方案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世衛組織的決定,本身就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想藉此次疫情阻斷對華交流的有力回擊。譚德塞指出,此次決定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那些衛生系統脆弱的國家加強疫情應對,更好地保護公共衛生能力較弱且準備不足的國家和地區。基於此,他專門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國際社會對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的肯定與信任。

  此次疫情被列為PHEIC之後,我國可以得到廣泛的物資和技術支援,全球對疫苗、療法和診斷方法的研發也將提速。同時,有助於遏制恐慌、有效對抗謠言和虛假信息、提升大眾自我防護意識。這些都將對疫情防控產生積極影響。

  還須注意的是,PHEIC狀態是可以隨著疫情控制情況發生變化的,並有可能隨時提前終止。3個月後將是關鍵的時間窗口期,該狀態有可能在覆核中被修改或取消。因此,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一決定,堅定信心,積極應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 王靈桂

無法撼動中國經濟光明前景

  世界衛生組織的此項決定引發廣泛關注。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對此有著正確判斷。柬埔寨首相洪森就曾表示堅定支持中國。他指出,柬埔寨人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擊疫情。柬埔寨政府決定不限制飛來柬埔寨的中國航班,也不會勸在中國留學的柬埔寨學生回國。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卻把中國疫情視為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機會」,無視世界各國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基本事實。此後,美國、義大利又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這一行動與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的倡導背道而馳,令人遺憾。

  公道自在人心。綜合國外智庫及媒體的反映看,國際共識是清晰的:此次疫情難以撼動中國經濟基礎,也難以改變中國經濟光明前景。主流聲音認為,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可防可控,屬於正常影響範圍。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多數國外智庫對此次暴發的疫情認知較為客觀,認為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只有短暫的負面影響,此後經濟增長會出現反彈。如美國馬可波羅智庫1月29日指出:「對現有數據的仔細分析表明,擔憂可能被誇大了。如果當前的形勢保持穩定,且疫情控制措施在未來兩到三周內有效,那麼人們的擔憂可能會減弱,其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降至最低。」

  疫情難以改變中國經濟對投資的吸引力。海外普遍認為,一是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完全有能力應對暫時的困難。如美國馬可波羅智庫在1月29日的報告中指出,疫情的影響帶有一定的結構性,對中國的出口和服務業影響較大,但對網絡等虛擬空間的經濟活動存在正向影響。美國財富管理公司1月26日表示:「除非病毒大幅擴散,情況變得非常糟糕,否則目前它不應主導任何人的投資決策。」

  疫情有助於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國外智庫媒體認為,在中國政府的強力動員和科學組織下,人們已經走出了最初的慌亂和驚恐。應對疫情的過程中,中國自然會發現平時難以發現的問題,同時也為改善經濟結構、加速經濟轉型創造了條件和氛圍。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1月29日發表報告指出:「面對此次疫情蔓延,中國政府的反應比『非典』暴發時更為迅速和透明;展望未來,中共領導層可能會在後續工作中發揮更積極作用。」

  認可中國應對疫情的成效。海外輿論對我國疫情應對成效普遍認可。1月28日,挪威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發表報告認為:「事實上,中國不僅開發了一種診斷測試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有關這種疾病的大量臨床信息,展示了中國日益增長的科學實力……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 方鵬騫 閔銳 王一琳

與國際社會共克時艱、共同發展

  此次疫情被列為PHEIC,將為疫情防控帶來諸多幫助,是推動全球衛生治理合作的一次重要契機。拉響疫情警報,有助於疫情全球防控,提升各國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國際間衛生合作,便於動員更多更廣的外部力量幫助中國應對疫情,與國際社會共克時艱、共同發展。通過全球衛生合作和技術支持,有望促成多國專家團隊針對病毒溯源、傳播及管控等展開科學研判,推動診斷試劑、治療劑研發,有利於加速疫苗開發、完善檢測技術,儘快將研究成果用於疫情控制,也有利於募集和分配更多的國際醫用援助物資緩解疫區物資匱乏狀態。同時,全球學者的參與有助於更加詳細和更大範圍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從而進一步抑制疫情的發展趨勢。

  然而,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片面理解世衛組織決定,無視中國政府釆取的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與階段性成效。這些國家所釆取的旅行限制等措施並無必要,實際上,這種限制不利於全球疫情監測和國際衛生支持,也不利於相關國家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疾病研究成果與數據的分享與合作。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應對疫情的決心、努力與高效行動有目共睹。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述得很清楚:中方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及時發布信息,快速識別病毒並分享基因序列,採取果斷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體現的不僅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負責,更是對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他相信中方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

  對此,建議採取以下措施積極應對:加強疫情監測與管控,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完善我國衛生應急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加強與世衛組織的協調,強化全球多邊和雙邊衛生合作,促使國際社會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支持、廣泛理解;做好現場調查與研究,針對病毒溯源、疫情的流行病學特點等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鼓勵並支持國內健康產業針對疫情防治開展醫藥產品自主創新、研發、生產,在試驗、審批、投產等各環節開闢綠色通道,儘快將研究成果用於疫情控制。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劉志彪

中國現代產業鏈的競爭力依然過硬

  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PHEIC,是要求先觀察3個月,3個月內若疫情消失便會自動解除警報。因此,這一事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我們看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全面打響,全國人民都有效動員起來了,各方力量匯聚,形成強大合力。只要嚴格落實中央部署、救治和隔離等措施切實有效,在較短時間內打贏這場硬仗是意料之中的。

  世衛組織做出這一決定,是出於與中國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的考慮,有利於全球各國高度重視、協同控防,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流動中的傳染,最快地控制住疫情蔓延。

  必須看到,世衛組織的決定是針對疫情本身。而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的行為,則將公共衛生事件擴大化,提高了應對等級,不符合國際道義,也不符合當前團結合作、共同防控疫情的國際大局。

  美國此舉無法撼動國際社會對中國戰勝疫情、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真正離開中國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完整、高性價比的供應鏈,疫情無法摧毀其供應能力和長期積累的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只要隔離控制有效,生產很快可以恢復,中國現代產業鏈的競爭力依然過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張明

客觀看待,不必為此自亂陣腳

  雖然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也呼籲不要對中國實施貿易與人員流動的限制措施。然而,美國與義大利等國很快相繼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實為過度反應,背離了世衛組織總幹事的呼籲。

  世衛組織的這一決定是為了全球疫情防控,我們要客觀看待,不必為此自亂陣腳。考慮到我國政府目前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性改革等方面仍有較大政策空間,即使面對此次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當前最主要的應對措施,仍是儘快控制國內疫情,避免其進一步升級蔓延。此外,應加強與國外政府、媒體及國際組織的溝通,提高溝通頻率與透明度,以進一步提振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信心。疫情定會平息,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能力不會受到長期影響。

  (本報記者 王斯敏採訪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J7yBnAB3uTiws8KKLTT.html


表 情

2020-05-01





囊謙脫貧了!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