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又有一個朋友離婚了。
無兒無女,已經40歲的曉慧,從現在起,就要恢復一個人的生活了。
雖然知道他們婚後的日子一直吵吵鬧鬧磕磕絆絆,可我確實沒有料到,這麼快就已經走到了離婚的地步。
離婚的起因,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簡單說,就是夫妻倆吵架,丈母娘幫自己的女兒把女婿給批評了。本以為這件事情會自然過去,長輩批評小輩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曉慧的老公卻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再也沒理過丈母娘。而曉慧一看自己的媽媽受氣了,本來平復的心情,瞬間又拉起了仇恨,她利索地收拾衣服一走了之。
其實,她走得並不遠,本想老公很快就會低頭,找她回家,然而並沒有。越想越氣的曉慧提出離婚,而她老公卻也痛快地答應了。事已至此,只好順著曉慧並不願看到的方向發展下去。
聽著她哀怨的嘆息,我試圖安慰她,可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卻始終無法說出來:「你這婚,是為媽媽離的啊!」
02
婚姻這個契約,本該是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這麼簡單,然而往往日子越過越複雜,雙方的家人越來越多的牽涉其中,形成更加難以調和的局面。
為什麼家人,尤其是父母,會頻繁牽涉進小夫妻的二人世界?
有的時候,是因為在婚姻里,沒有絕對的平等。兩個人之間,終究會有個強弱從屬。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婚姻的主導權,以為這樣就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來塑造伴侶和自己的生活。於是,爭奪權力的戰爭很快打響,為了占據婚姻當中的制高點,雙方都想盡辦法利用手裡的資源,於是,雙方父母便在無意中成為砝碼。
有的時候,是因為家中老人沒弄清楚自己的位置,還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從而頻繁左右孩子的思想和決定,導致小家庭不和。
原本小夫妻沒有什麼大矛盾,然而婚姻總會處於一方強,一方弱的動態平衡中,於是弱勢的一方父母就會為自己的孩子「做主」,進而常常干涉小家庭的事務。
處在婚姻中的朋友大多有這種體會,兩個人私下的爭吵,也許簡單的一個眼神就化解了,而家裡老人牽涉其中的時候,往往就無法輕易和好如初。雖然父母都是好心,可一旦摻和進夫妻矛盾,再多的好心也都變成了壞事。輕者,導致小兩口久久無法和好,消耗雙方感情;重者,就像曉慧,最終導致婚姻不能維繫。
03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即離不開伴侶,又躲不開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掉進這個「坑」中呢?其實,防患於未然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只需記住一個原則:堅決不讓父母參與夫妻矛盾。
我們可以儘量在發生矛盾時避開家中老人,並在發生矛盾後,不要立刻找老人傾訴,這樣便能有效地隔絕家中老人對夫妻矛盾的參與。如果擔心出現實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也可以提前要求家中老人在夫妻吵架的時候,進行迴避,不能參與。有任何問題,可以等冷靜了再進行溝通。
當然,最徹底的解決辦法,還是夫妻可以建立起一套更好的溝通方式,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問題,而不是爭吵。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ChYvm4BMH2_cNUgqD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