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中國女籃3連勝晉級4強,對中國男籃有何啟示?

2019-09-27   則鳴之音

女籃亞洲杯,年輕的中國姑娘們3連勝晉級4強,更可喜的是70:69一分險勝奧大利亞女籃,將女籃世杯亞軍拉下馬,打破了25年不勝奧大利亞女籃的尷尬局面。

中國女籃3戰凈勝對手71分強勢晉級,對中國男籃有何啟示?當然,如果是泛泛而談,男籃和女籃沒有什麼可比性,但從技戰術層面、新人挖掘、人才儲備等方面考量,女籃近兩年的蛻變,確實值得男籃認真的思考和學習。

一是新人的挖掘和迅速成長。本次女籃亞洲杯,因世界軍人運動會、傷病等原因,有5名主力沒有隨隊出征。除了邵婷、高頌、劉佳岑,其餘9人均是青一色的90後,像陳明伶、石小燁等小將還是第一次出現在洲際賽事的12人大名單中。更令人欣慰的是前三戰,除隊長卲婷發揮出色外,基本上是90後挑大樑,像00後小將陳明伶首戰登場便有亮眼表現。新人的成長當然離不開地方隊和基層體育主管部門的培養,但也要國家隊「伯樂相馬」。在同一環境氛圍下,中國男籃在新人挖掘方面卻碌碌無為,即使在聯賽中發現一個兩個,要不不敢帶,要不帶了不用。

二是人才儲備充足。許利民接任女籃主教練後,給人的感覺是人才儲備充足,每次國際大賽都有新面孔,而且凡進入大名單者,都有上場表現的機會。像韓旭、李緣、王思雨、武桐桐、李月汝等新人,經過大賽的歷練迅速成長,逐步具備打硬仗、打惡仗的能力,像與奧大利亞女籃的比賽,能9秒翻盤,除了邵婷的准絕殺,王思雨最後5秒的死亡搶斷也功不可沒。

三是教練的執教水平和能力。與奧大利亞女籃的比賽,中國女籃的體能明顯處於下風,許指導在球員的使用和體能分配上均能做到「恰到好處」,每次換人都能達到預期效果,每次暫停都能解決問題,打球的人多,主力隊員的體能可得到有效的緩解,潛力則可得到充分釋放。而男籃則不然,眼看要輸球頂不住了,才換上替補去應付一下,結果3名內線打了兩場球就體力透支,第三戰委內瑞拉,3內線幾乎是跳不起,跑不動,被對手虐暴21個籃板。還有如:被動換人、堅持8人戰術(教練接受採訪時說是10人輪換,但從4替補個人出場時間看,實際只有8人多一點)、死用3後衛放棄鋒線球員等都是輸球的重要原因。

男籃世界盃已成過去,但仍有人把輸球責任歸咎周琦和郭艾倫,這是完全不公平和不負責的偏見。輸球不要緊,關鍵是要認真汲取經驗教訓,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那麼,中國女籃的迅速崛起,應該對中國男籃有所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