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帳通兩度破發:市場認可度一片慘澹,能否打好金融科技突圍戰?

有評論稱,「兒子給媽打工的公司,也算有價值?」

作為平安集團孵化的獨角獸之一,金融壹帳通在其成立四周年之際如願完成IPO。從市場的表現上來看,金融壹帳通並未得到足夠的認可。

日前,金融壹帳通以「壹帳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為註冊主體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0美元,股票代碼為OCFT。上市首日,金融壹帳通盤中最高漲至10.71美元。隨後有所回落,維持小幅震盪。

截至2019年12月13日美股收盤,金融壹帳通的股價報收10.08美元,與10美元的發行價基本持平,總市值36億美元。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發現,金融壹帳通上市的第二個交易日就已然破發。

分析分為,相比2019年11月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高達41%的首日破發率,金融壹帳通的表現似乎在意料之外。Bloom berg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2019年上市的29隻中概股中,有12隻掛牌首日宣告破發。

其中,包括被稱為「區塊鏈第一股」的嘉楠科技(NASDAQ:CAN)、網易旗下網易有道(NYSE:DAO)、在線教育平台華富教育(NASDAQ:WAFU)、網紅電商平台如涵控股(NASDAQ:RUHN)與原創媒體36氪(NASDAQ:KRKR)等。

而金融壹帳通在上市前夜選擇了保守定價策略,下調了發行價與發行規模。據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12月12日前後,金融壹帳通再次提交了更新版的IPO招股書。經過兩次調整後,最終發行312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定價為10美元。

具體而言,根據金融壹帳通於12月13日更新的IPO招股書信息,公司發售3120萬股ADS,融資規模2.87億美元(約合20億元)。若承銷商選擇完全行使468萬股ADS超額配股權,則共募集資金3.59億美元。

一波又三折:募資規模嚴重縮水

早在2018年3月,就有外媒報道,金融壹帳通正積極籌備海外IPO相關事宜,擬融資30億美元。但由於港股動盪以及金融壹帳通的表現不如預期,其上市日程被迫推遲。

此後又有媒體報道,金融壹帳通將於2018年9月在港上市,最後也無疾而終。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稱,金融壹帳通正籌備2019年下半年香港IPO。根據報道,金融壹帳通估值為80億美元,計劃籌資10億美元。

不過,金融壹帳通則多次表示對於市場傳聞不作回應,也並未有公開的上市相關動作。直到2019年5月,有消息稱,金融壹帳通將與平安集團旗下主營支付業務的「壹錢包」合併,以期做大估值乃至為上市鋪路。不過,鑒於央行反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VIE,「雙壹」合併計劃也最終落空。

2019年11月13日,金融壹帳通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但未明確募資規模以及價格區間。此後,金融壹帳通又多次更新了招股書,初步擬定了IPO發行價格區間為12至14美元,募資規模為3600萬股ADS。

而在12月12日,金融壹帳通上市的前一日,其招股說明書再次更新,把發行區間下調至9至10美元之間,融資規模減至2600萬股ADS,為原計劃的一半。12月13日,金融壹帳通則公告稱,融資規模為3120萬股,發行價10美元,募資2.87億美元,市值36億美元。

相對於金融壹帳通A輪融資後的估值75億美元,已然縮水超過五成。根據中國平安2018年度年報,金融壹帳通於2018年上半年共完成7.5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75億美元。

此前,中國平安於2018年2月2日曾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旗下科技業務金融壹帳通完成6.5億美元首輪融資,其投資方主要以IDG、SBI集團等境外投資者為主者。以此計算,金融壹帳通A輪輪融資規模為1億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前夕,金融壹帳通之所以下調預期,採取更加審慎保守的募資策略,是基於對當前股市環境欠佳,中概股募資規模普遍縮水這一事實判斷所做出的策略調整。

有數據顯示,對比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2019年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赴美上市公司數量創新高,但融資額和價格水平卻不及2018年。面對遇冷的市場環境,儘管金融壹帳通採取了相對保守的融資策略,但依然收效甚微。

二級市場上,金融壹帳通上市首日盤中破發,收盤時與發行價基本持平。而在第二個交易日,金融壹帳通再次跌破發行價,報收9.75美元,單日跌幅為2.5%,市值蒸發0.9億元。12月17日,金融壹帳通最低跌至9.43美元,報收9.84美元,收漲0.92%。

平安是金主:背靠大樹好乘涼

同時,正如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 CEO 葉望春在上市首日的致全員內部信中也提到:「上市不是終點,而是快速發展的新起點。」對於金融壹帳通而言,其快速發展還未到來。

事實上,金融壹帳通也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仍處於發展初期,「預計將來會發生經營虧損,並且我們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同時,將繼續產生大量費用來開發解決方案來實現商業化,促進業務發展。

雖然上市之初股價並不驚艷,但身處藍海,金融壹帳通未來仍有可期待之處。葉望春認為,全球有17億成年人沒有銀行帳戶,僅亞洲就有10億成年人;中國有近40%的成年人從未獲得過消費金融服務,超40%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難以滿足。

由此可見,金融科技公司發力B端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經過多年摸爬滾打,金融壹帳通在行業內積累了可觀的客戶數量。資料顯示,自2015年12月成立以來,金融壹帳通為金融機構及其終端客戶提供了1.8萬億元(0.3萬億美元)的交易量服務。

根據金融壹帳通招股書,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帳通發展了超過 3700 家機構客戶,覆蓋中國6大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國內99%的城商行,以及46%的保險公司。

與此同時,2017至2018年,該公司總營收由5.819億增長至14.135億元,增幅達142.9%。截止2019年9月30日,該公司實現營收15.5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3%,且已超過2018年全年水平。

據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金融壹帳通與平安集團的關係也是其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公開信息顯示,平安集團是金融壹帳通最重要的客戶和供應商,也是主要股東。並且在此次上市過程中,金融壹帳通獲得了平安集團的大力支持。

金融壹帳通在其招股書中指出,其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從平安集團獲得的營業收入為2.36億、3億和6.77億元,占金融壹帳通總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0.5%、37.3%和43.56%。包括平安集團聯營公司陸金所等在內,平安集團體系對金融壹帳通的營收貢獻占比超過50%。

金融壹帳通還與平安集團簽訂了一份協議,雙方合作延長至IPO完成後的10年,前提是平安集團繼續持有或實際持有至少30%的股份。根據招股書,平安集團通過BoYuLimited實益持有金融壹帳通39.8%的股份。

如果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在IPO發行後,平安集團將持有金融壹帳通35.9%的普通股。此外,招股書也顯示,平安集糰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有意認購金融壹帳通至多1億美元美國存托股票(ADS)。

3年巨虧30億:投入與壓力並存

在掘金市場的過程中,金融壹帳通的營收雖然獲得大幅增長,但是目前仍尚未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以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帳通的凈虧損分別為6.07億元、11.903億元、10.49億元。3年累計虧損已超過30億元。此前,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曾表示,「金融壹帳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產品上,如果不做新產品的話馬上可以盈利。」

同時,陳心穎也稱,金融壹帳通還會持續進行創新產品的開發和投入。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壹帳通的研發成本為6.41億元,是2018年同期的2.57倍,幾乎與去年全年投入研發的費用相當。今年三季度,研發成本占總支出比例的57.29%。

營銷方面,金融壹帳通營銷費用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的前9個月分別為2.08億元、4.42億元、4.72億元。其中,2019年前9個月同比2018年同期激增116.81%。

成本支出上,2017年、2018年與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帳通分別從平安集團購買了3.581億元、6.758億元和3.915億元的產品和服務。有評論稱,「兒子給媽打工的公司,也算有價值?分出一個部門來賣,讓股東給他的部門買單。」

此外,金融科技市場看似是藍海,實則競爭也愈發激烈。網際網路巨頭早已開始布局科技金融,如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京東數科,蘇寧金融,度小滿金融等,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已頗具影響力。

同時,一些商業銀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子公司一方面為自家銀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另一方面也在開拓市場,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可以預見,未來科技金融領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金融科技To B,是個好機會,也是個好故事。但能否落到實處,還是一個問題。值得關注的是,服務金融機構上下游的多個大數據、徵信機構、催收公司也接連被打擊。更有多人被帶走。

今年10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出席2019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有一些人打著普惠金融的幌子,卻更注重一些其他目標,「但往往到最後風控出了問題,監管也沒太顧得上。」(文 / 苑楨、張軍)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心出品

必屬精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7gMHm8BMH2_cNUgp8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