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優勢深陷漩渦:支付、POS機業務屢遭投訴 母公司計提商譽損失18億元

據用戶反映,聯動優勢為多家高炮平台提供支付渠道,未經授權,就劃扣用戶資金。

「會員費、服務費、徵信代查費……」亂扣費、強制扣費、惡意扣費,聯動優勢儼然已經與這些字樣綁在了一起。

近日,多名用戶向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反映,聯動優勢為多家高炮平台提供支付渠道,以各種名目惡意劃扣用戶資金,被疑合夥套取用戶資金。不僅如此,聯動優勢的POS機業務因虛假宣傳、剋扣代理分成、刷卡後不到帳等遭到商戶投訴。

公開信息顯示,聯動優勢由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聯合發起成立於2003年,於2011年8月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並在2016年8月完成第一次續展。最初公司業務範圍包括全國範圍內的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後於2014年7月新增銀行卡收單業務。

01 未經授權 劃扣用戶資金

根據21CN聚投訴官網,聯動優勢涉及的現金貸平台包括大貸魚、錢得快、管家幫、金贏豬、蜻蜓旺卡、財貓分期、天天速下、滴答分期、暖分期、露水分期等。而這些平台均為「三無平台」,實質上僅是穿上「現金貸」的馬甲,劃扣用戶資金後也並不會放款。

「我在4月10日晚上下載了暖分期,進行了手機號註冊,銀行卡綁定,面部認證等環節,準備繼續操作的時候發現有個vip合同協議,顯示需要扣款。」董女士表示,「此後沒有簽訂協議也並未同意合同內容,直接卸載了暖分期。」

卸載軟體,也未能阻止扣款。董女士隨後發現,在完成銀行卡綁定操作後的2分鐘內,銀行卡就已經被劃扣了286元。根據帳單明細,交易場景為「聯動優勢-暖分期」,對方帳戶名為「聯動優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據董女士回憶,其並未簽署任何授權劃扣的協議,也未進行任何輸入支付密碼的操作。在註冊帳號時所輸入的驗證碼,在簡訊中也僅提示為登陸註冊使用,而非扣款。

被莫名扣款額的並非董女士一人。多起投訴信息顯示,用戶僅是在完成註冊帳戶、綁定銀行卡環節後,在未被告知也未簽署第三方支付扣款協議的情況下,被扣取100至400元金額。一次扣款數額並不大,也有不少用戶選擇忍氣吞聲不再追究。

據了解,這些借款平台在各類正規手機應用商城中均無法下載。而投訴用戶多是通過簡訊推廣獲得下載連結,或是在其他貸款超市的應用中找到入口,並授權安裝。

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除了前述直接扣款的行為外,還有平台以「放款前顯查詢徵信為由」劃扣用戶資金,或是「借款需先開通會員,不下款會員費包退」。「大貸魚扣了前置費,客服說按要求操作申請,最後也沒退。說是可以放款,其實就是貸超套貸超,沒有真實的借貸產品,申請每一個都扣會員費。」

鐵打的聯動優勢,流水的虛假違規平台。相較於打一槍換一炮的平台們,提供支付渠道的聯動優勢作為持牌機構無法逃脫,也遭到追責。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注意到,在用戶進行投訴後,聯動優勢很快對部分用戶進行了退款。在21CN聚投訴官網,聯動優勢投訴量為3172起,解決量為2684,解決率為84.62%。

02 POS機業務坑壞代理商

除了為虛假平台提供支付渠道外,聯動優勢還因其POS機業務遭到合作商戶投訴。「刷滿20筆返還299的POS機押金,最後客服和代理相互推卸,也沒有能把錢退回來。」

相較於普通用戶的投訴,聯動優勢合作商戶的投訴數量少,解決率也較低。有用戶投訴表示,聯動優勢POS機線下代理商通過各類推廣模式,邀請用戶購買使用其POS機,並繼續記行分銷,從中獲得返利分潤。「不僅POS機押金沒有退回,承諾的分成也沒有兌現。」

綜合用戶投訴信息,聯動優勢自2019年5月開始出現不發放分利的情況,並且是全國範圍內的代理商都收不到分利。不僅如此,還有商戶反映通過聯動優勢POS機刷卡後不到帳。對於這些投訴,聯動優勢僅回復稱,將與投訴人聯繫,但投訴案件至今尚未得到解決。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到,此前,聯動優勢還曾捲入一起龐氏騙局中。公開信息顯示,聯動優勢誘導商戶購買所謂智能POS機,承諾每筆消費都會隨機發放獎勵,但需要暫扣每筆刷卡交易15%的金額30天。2018年7月,商戶開始出現被扣除截留的營業款未能到帳的情況。

2018年8月,就在商戶進行密集投訴時,聯動優勢收到央行罰單。根據央行公告,央行營業管理部在對聯動優勢開展支付業務和跨境外匯收支業務執法檢查中,收到大量舉報投訴。

經查,聯動優勢存在特約商戶資質審核不嚴、未按規定使用客戶備付金、部分支付帳戶未達到實名制認證要求、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等違法違規行為,被予以警告,並沒收違法所得1207.92萬元,並處罰款1216.92萬元,合計處罰金額2424.84萬元。

企查查顯示,聯動優勢主要產品包括「聯動錢包」,提供支付、理財等服務;「聯動分期」,提供免首付分期購買數碼產品服務;「聯付通」開展線下POS代理業務。

4月20日,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下載「聯動錢包」及「聯動分期」APP發現,兩款APP已經無法使用。根據「聯動分期」APP相關介紹,除分期購物外,聯動分期還曾上線貸款超市入口提供導流服務,以及通過「還了麼」入口,開展信用卡代償業務。

03 計提商譽損失18億元

聯動優勢深陷各類投訴,母公司海聯金匯(002537.SZ)的情況受其影響,產生巨額虧損。2016年7月,聯動優勢通過併購重組,成為海聯金匯全資子公司。

根據海聯金匯4月15日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2019年全年,海聯金匯營業收入53.93億元,較同期增長5.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51億元,較同期下降1939.52%。其中,由聯動優勢、聯動商務資產組相關商譽計提減值損失準備約20.70億元。不考慮商譽減值因素,海聯金匯經營業績為-3.8億元,較同期下降189.91%。

海聯金匯此前在《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表示,結合公司金融科技板塊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未來行業政策等綜合因素,公司判斷因收購聯動優勢產生的有關商譽存在較大減值跡象,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5億元至18.5億元。

海聯金匯在報告中指出,出現商譽減值的原因在於因部分省移動公司業務規劃及控制客訴量等原因,公司毛利率較高的運營商計費結算業務在部分省暫停業務。公司擬通過扭轉收入結構,提升互聯營銷業務收入,但未能彌補虧損缺口。

同時,海聯金匯自2018年5月起陸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聘請了大量金融背景的高管、業務和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創新,但部分創新的金融增值服務業務在報告期出現較大損失。其中,重點發展並加大投入的第三方支付及數字科技業務,回報未達預期。

「尤其是公司在報告期布局的第三方支付線下業務,受行業競爭加劇和團隊經驗不足等因素影響,公司在投入大量POS機具和營銷費用後,業務規模遲遲未達到預期,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

對此,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表示,按照用戶所述,在沒有明確簽署協議授權聯動優勢劃扣銀行帳戶資金的情況下,聯動優勢的劃扣行為明顯是不合規的。而在用戶投訴後的退款這一操作,「顯得有些做賊心虛了。」

「不論是扣錢還是退錢,都要按照合同履約和交易規則進行。普通用戶可能不會在意這麼多,第三方支付機構就是在鑽漏子。」但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明知沒有授權而發生的代扣行為,可能會構成刑事犯罪。

畢研廣指出,用戶反映的信息也點明了聯動優勢的困局——原本的支付業務不掙錢。而今,支付行業在巨頭壟斷、監管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愈發不景氣,一邊「不務正業」開展非支付業務,一邊在支付業務上打擦邊球。

此外,2021年8月,聯動優勢將迎來第二次支付牌照的續展大考。畢研廣認為,聯動優勢業務違規產生了大量的投訴,央行發布的大額罰單,給母公司帶來的巨額商譽減值,勢必都會在牌照續展的過程中造成一定不良影響。(文 / 何瑜)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柒財經(qi_caijing)國內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最早的新媒體平台和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專注金融創新報道。

中心出品必屬精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U0jo3EBfwtFQPkdek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