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從業者容易忽視的幾個致命風險

2019-09-06   戶外運動平台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驢友」摔傷、失蹤的新聞出現。

網友指責「驢友作死」,浪費納稅人的錢;擁有豐富戶外經驗的「驢友」聲討這些毫無經驗的「偽驢友」沒有基本的戶外經驗就貿然行事;更多的人則將矛頭指向組織方······

一方面,人們談及危險,唯恐躲之不及,另一方面,又對戶外運動趨之若鶩,愛之不及。

橫亘在中間的是安全問題,這已成為戶外運動能否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究竟是戶外行業的「風險很大」?還是另有隱情?

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9年7月21日江西事件

7月21日,由幾個戶外群組織的,252人,另自駕游3輛小客車17人和4輛越野車14人,共計283人,分別通過微信群等自發組織到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呂陽洞沿河進行戶外徒步運動。14時許,西頭村局部暴雨,突發山洪溪水上漲,戶外人員遇險被困。其中戶外群252人有53人失聯,自駕游4輛越野車14人和3輛小客車17人失聯,最終四人遇難!

導致事故發生的天氣因素,看似不可控,但是真的不可控嗎?

其實在出發前,天氣預報已經給出當地周日雷雨的預警,並在出發時,有村民指出今天不要上山。

在有先前信息的情況下,進山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核心在於組織者及參與者並不能很好地認知此天氣下的此項活動,到底會帶來多大的安全隱患,對此存在僥倖心理。

案例二:2011年7月22日廈門事件

李某某(化名)參加了廈門某公司組織的夏令營活動,該夏令營為封閉式夏令營,7月27日開始有腹痛、吃不下飯、拉不出大便等症狀,活動組織方直到7月31日才將李某某(化名)送醫救治;而廈門某醫院在為其治療時,診斷為中暑,2011年7月31日下午5時左右,李某某(化名)發生嚴重腹痛、倒地抽搐等症狀,廈門某公司將李某某(化名)送往廈門市第一醫院搶救,搶救未果,李某某死亡。

公鑒《法醫學**檢驗鑑定書》,鑑定結論為「李某某(化名)系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發穿孔導致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中毒休剋死亡」。於是,家屬把封閉式夏令營的主辦方公司以及為兒子第一次看病的醫院告上法庭。

法院最終判定:死亡賠償金671300元,喪葬費20142元,親屬處理喪葬期間的誤工費6658.6元,精神損害撫慰金80000元,共計778100.6元。廈門某公司承擔75%責任,某醫院承擔25%責任。

死亡事故發生的原因也正是法院判定的依據:

廈門某公司在李某某(化名)發病初期沒有被及時注意並送醫就診,廈門某醫院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存在診療過失,廈門某階公司將李某某(化名)就醫完送回營地後又未盡合理管理義務,是導致其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穿孔時未能及時就診,病情惡化,最終因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的構成因素。

團隊成員出現任何問題,無論大小,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送往正規醫院治療,另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配備專業的救護人員,完善領隊,教練,導師的培訓,做好安全保障義務。

由此可以看出,事故率群體大多偏向自行組織活動的群體,有部分是「AA制」戶外群、俱樂部等,這裡並無貶義,只是作為自行活動組織者,應當具備豐富的戶外經驗、野外生存能力、戶外救援能力等,需要在出現危險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去指導參與群體。

一個客觀事實是,我國的戶外運動起步較晚,大眾認知還不夠,很多人認為戶外運動和傳統旅遊沒什麼區別,也不需要有什麼基礎和準備。

而國內很多商業戶外組織者的戶外經驗、救援經驗和醫護經驗尚且欠缺。另外,

從業「門檻」過低、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行業政策缺失等,也是出現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致命風險

筆者通過研究多項事故案例,總結出事故發生的致命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無戶外運動經驗,未參加任何基礎知識培訓,遇到事故無法自救;

2.盲目自信,總覺得沒什麼難度,不會留意身邊潛在的危險;

3.無裝備意識,大部分戶外運動都非常考驗裝備的專業及好壞,比如攀岩,溯溪,登山等等,裝備出問題的後果非常嚴重;

4.對目的地不熟悉,如果自己對於這條線路沒有做好充分的調查和研究,盲目參加會有潛在隱患;

5.參加戶外運動不循序漸進,直接參與高強度的活動。

戶外事故的發生原因除了主觀因素外,還有一部分因素是客觀的,諸如天氣變化、自然災害等。數據顯示山洪、天氣驟變、落石等客觀因素是造成戶外運動事故的重要原因。

案例三:鰲太穿越線路,知名戶外徒步線路,卻成為知名戶外死亡線路,最終只能全面禁止鰲太線路!

鰲太淚訓:不要為省錢和虛榮而枉送性命

2001年7月,1名驢友失足摔落懸崖遇難;

2002年5月,上海驢友隻身穿越,遭遇暴風雪失蹤;

2008年6月,西安驢友在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1月,西安驢友走失,杳無音信;

2011年4月,陝西一領隊因肺水腫搶救無效去世;

2012年8月,西安1名驢友遇難;

2012年9月,北京1人驢友中途走失;

2012年11月,在導航架附近3人因高原反應和失溫死亡;

2013年6月,1名驢友在九層石海遇難;

2013年6月,湖北1名驢友在飛機梁附近失蹤;

2013年9月,楊某遭遇大霧降溫,在金字塔附近遇難;

2014年7月,青島驢友在拔仙台附近走失,至今未找到;

2014年9月,井岡山1名驢友遇雨失溫遇難;

2015年9月,1名驢友在2800營地失去生命;

2015年12月,甘肅和山西的2名網友穿越秦嶺時失聯;

2017年5月,雲南3名驢友遇難,包含一名女性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