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長、學習努力、成績優異、考取名牌大學,步入社會有高薪體面的工作,這大概是每位父母預想的最好狀態吧!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難做到一帆風順,都會經歷孩子的叛逆期、厭學心理,還有迷茫期。
更焦慮的應該是孩子父母,面對孩子的厭學心理,有的父母好言相勸,有的父母講大道理,甚至有的父母大打出手,最後發現都沒有太大效果。
小新今年剛上初三,中上等成績,面對即將到來的升學壓力而感到很迷茫。面對不好不壞的成績,小新曾一度想要放棄,隨波逐流以後能上高中就上,考不上再說。而小新的媽媽十分焦慮,除了每天鼓勵女兒好像也無計可施。
後來小新媽媽決定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上補習班,一起完成作業,遇到問題兩人相互討論解題方法,甚至兩人比賽誰解題速度快。就這樣,母子倆共同學習,媽媽幫助孩子重拾學習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也曾想過放棄,為了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她看到面對重重困難自己是怎麼克服的,還是咬牙堅持過來了。小新從媽媽不懈努力中得到激勵,遇到難題從來不放棄,也要向媽媽一定要戰勝困難。就這樣在媽媽的陪伴下,小新的成績越來越好,初三升學考試成功考入了理想高中。
在遇到孩子厭學問題時,焦慮的父母們可以試試換個方式,尋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每個人在成功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只有通過頑強的拼搏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當然,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外,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從小在生活中樹立榜樣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而孩子都是通過模仿來獲取知識的,所以周圍的環境至關重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不要一味說教,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不和孩子溝通談心。時間長了孩子內心越來越壓抑,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要時常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如果孩子出現叛逆心理、厭學心理甚至早戀問題,都要及時溝通疏導,幫助孩子處理,不能過度指責孩子,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用行動幫助孩子
父母可以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教會孩子道理,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在不斷約束自己、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都在告知我們,脾氣越大的父母帶不出優秀的孩子,特別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大吼大叫結果出現的結果,孩子徹底被父母的言行嚇傻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有考慮自己錯在哪裡,心裡急盼趕緊結束訓示。
還有一種就是徹底被你的言語激怒了,開始和你對著干,根本不去思考自己錯在哪裡,目的很強就是和你對著干。
說話確實是一門藝術,低聲教育其實就是心平氣說話和深度探討的溝通方式,家長要學會低聲教育的說話的方式,威力效果不會差。
【暖心寄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