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喝一杯橙汁,我們花了大半個月在巴西蹲

2019-10-23     陳大咖

「橙汁(兒)。」

每天,整個地球有超過10萬架次飛機起降。橙汁這個詞,會被用不同的語言叫上千百萬次。

不管有沒有金星那個廣為傳播的段子,橙汁都是萬米高空最合適的飲料。




美國有一本經典書籍叫《格調》,裡面將橙汁做了階級屬性的劃分。曾經,橙汁是中產階級飯桌的尊貴享受。如今,橙汁已經成為了普通人一天中的必需品。這杯有著富含維生素、有著太陽顏色的果汁,總是能給身體注入自然的活力,老少咸宜。

在旅途中,在餐廳酒店裡,在海邊沙灘旁,在郊遊之後,無論春夏秋天,愉悅或疲憊,「來杯橙汁」總是合適。


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

說點你們可能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早餐你喝的橙汁,有超過7成的可能來自一個國家(數據來自《世界農業》雜誌)。如果是在歐洲,這個比例會更高。這個國家叫巴西


是的,那個以足球、桑巴、烤肉、柔術和亞馬遜著稱的巴西,是全球橙汁界毫無置疑的C位靈魂人物。如果沒有巴西,這世界上的橙汁將減少一半以上——在去巴西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甚至不知道巴西有沒有橙子。

一顆橙子是如何被選中?之後又是如何成為橙汁,走進我們的杯中?為了講述今天的故事,我們派玩叔去巴西蹲守了半個月採風,攜手巴西橙汁供應商Citrosuco一起,從果園到工廠到碼頭,一起去探索吧!


巴西聖保羅州南部有個臨大西洋的港城,叫桑托斯。桑托斯有支以本城為名的足球隊,貝利在這裡成為球王,內馬爾從這裡去了巴塞隆納。


桑托斯不僅盛產球王,而且還是巴西橙汁的咽喉。

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橙汁會從這個港口登船,通過大型專業船舶跨越大洋,運到世界各地。


橙汁在登船之前,要經過巴氏殺菌和嚴格且不間斷的細菌微生物檢測,確保橙汁的高品質之後,再通過管道運上船。

停泊在桑托斯碼頭上的Carlos Fischer號,是Citrosuco自有的一艘橙汁運輸船舶,一次可以運差不多3萬噸橙汁,一個月往返一次歐洲和巴西。


橙汁在Carlos Fischer號上被保護得很好。它們被分裝進16個密封罐,灌入氮氣(防止橙汁氧化變味),全程冷鏈,保持0~5度(NFC橙汁,非濃縮還原橙汁)或者0度以下(FCOJ冷凍濃縮橙汁),這兩者的區別後面會說。


在這樣的環境里,橙汁的狀態非常穩定。它們會完整而新鮮地交接給本地的飲料商,殺菌灌裝之後,出現在超市貨架上,繼而來到千家萬戶的杯子裡。


橙汁其實不需要「生產」,不會說話的橙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天然原料,它在陽光雨露的生長過程中已經完成了90%以上的工作。總以為從橙子到橙汁,要做的只是擠壓,然後努力保持橙汁的新鮮就行,和家裡榨橙汁一樣。

但我參觀完Citrosuco的工廠後,才知道這是一個誤解!從採摘完橙子到榨完汁運輸,原來需要很多工序!在聖保羅州中部的一個叫瑪塔奧的城市裡,我拜訪了一座橙汁榨汁工廠。


這座工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橙汁工廠,有180台大型榨汁機,高峰時期每分鐘可以壓榨103500個橙子!工廠每天可以榨35萬箱,每年可以處理290萬噸橙子。




橙子被卡車運到工廠之後,經過抽檢和清洗,會按品種和大小分揀,通過傳送帶直接從卸貨區運到榨汁機面前,咣嘰咣嘰幾下機械自動去皮榨汁。畫面引起極端舒適!


初榨的果汁需經過過濾,把果肉和橙汁分開來。所以我們喝到的帶果肉的橙汁,都是之後再加回去的。我偷偷嘗了一小塊純果肉,還行。


橙汁已經出現了雛形,不過現在還不是最佳口感,為了減少苦味,還要用純物理的方法把橙汁中的橙油分離出來。


除去橙汁里橙油的辦法是上離心機。可以把離心機想成一個特殊的洗衣機,會按一個固定的頻率旋轉,高速離心之後果汁和橙油會自動分離得乾乾淨淨。

之後,橙汁會進入兩條略有不同的路徑:NFC非濃縮還原橙汁和FCOJ冷凍濃縮橙汁。

NFC橙汁其實不用太多的處理,不加糖不加水,就是把橙汁經過巴氏殺菌去除微生物和酶之後,灌進注了氮氣的冷藏罐,然後用罐裝車運去碼頭再發往世界各地。


FCOJ和NFC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榨汁後不用經過巴氏殺菌,但多了一個濃縮去水的步驟,就是蒸發。工廠用真空高溫的物理辦法,把橙汁裡面的水蒸發掉一些,得到濃度更高的橙汁,再冷凍保鮮就行了。有時它還會進行一些口味的改良,比如和其他果汁混合,變成綜合果汁。



如果不是親自去到巴西,都不知道原來我們每一天享用的橙汁有這樣的來龍去脈。實際上,巴西成為橙子王國的時間並沒有很長。


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原本的橙子和橙汁的主要產地美國佛羅里達州連續遭到凍害,橙子大面積減產。為了抵禦將來可能的風險,橙子種植園開始尋找更多可以種植橙子的產地。

有豐富種植園經驗、人口眾多、可用土地廣闊、且離美國歐洲都不算遠的巴西被選上了,開始嘗試種橙子。一試發現,巴西的風土很適合橙子生長,於是開始大面積種植,並配套了相關的加工工業。

10年之後的1980年代,巴西就變成了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國,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這是Citrosuco擁有的一個橙子種植農場,叫Entre Rios(Between Rivers),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河間農場」。河間農場之大,完全超過了我們對農場空間的概念——整個農場占地10000多公頃,可以放下14400多個標準足球場。超過320萬棵橙子樹被種植在河間農場裡,主要有6個品種的橙子,每年從5月到第二年1月都可以採摘。


探訪時,正是Pera-Rio這個品種的橙子收穫的季節。橙子的採摘是純人工進行的,採摘工人會帶個梯子,搭到橙樹上,從上往下,選最好的果子抓住輕輕一轉,橙子就收到手裡了。


Pera-Rio,可以說是巴西橙汁的代表風味。來來來,樹上馬上摘一個下來嘗嘗鮮。


在葡萄牙語裡,Pera是梨子的意思,這種橙子的確也長得有點像梨,略長的橢圓形,顏色橙中帶青,相貌算不上英俊,和我們在水果店買的水果橙子不同。這是專門用於榨汁的橙子,直接吃味道還可以,口感略顯粗糙,不過它榨出來的橙汁就不一樣了!顏色濃郁,酸度很低,非常平衡和穩定,是巴西橙汁風味的典型代表。


Pera-Rio的風味,一部分來自河間的風土。半高原的偏酸性沙壤土本來就是橙樹最喜歡紮根的地方,再加上適度的降水,充足的日照和早晚間較大的溫差,橙樹可以自在地開花結果,自然地在體內堆積著營養。農場管理者只需要實現鋪好滴灌施肥的管道,再注意觀測病蟲害情況,用生物方法(一物降一物)防蟲,剩下的交給大自然就行了。


另一部分,則是科學育苗的功勞。橙子育苗專家們會根據不同品種橙子的特性,用嫁接的方法,把不同的砧木(母株,決定橙樹的生長特性)和不同的接穗(子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橙子的風味)搭配,創造出適合榨汁、有不同結果周期、有不同味道的橙子。


橙汁的隱藏門道還不少。

比如,並不是每一種橙子都適合榨汁。我們在中國能吃到很多美國加州、澳洲、南非來的橙子,非常漂亮,吃起來也很甜,水分很多,但是這種橙子拿來榨汁放在冰箱裡面,第二天喝會發苦。所以,術業有專攻。

在瑪塔奧工廠,我試了十幾種不同的橙子產品,果汁類,果泥類,膳食纖維類,香料類,都是從一顆橙子裡變出來的。最奇特的是有一種Orange Water,目前還在持續研發中,所以還沒有定中文名。它是帶有天然橙香的蒸餾水,在濃縮橙汁過程中收集到的,特別好喝,感覺會賣爆!


在河間農場,我參加了一場橙汁品鑑會,喝了8種不同育苗嫁接和不同產區的橙汁,它們在味道上都有顯而易見的分別:有的很平衡,酸甜適中;有的很猛烈,酸甜都來的非常熱情;有的能讓我想起其他的果蔬,比如木瓜、芒果、菠蘿甚至胡蘿蔔;有的風味尤其新鮮,喝到嘴裡,橙子的精神就會直衝頭頂;還有用Mombuca血橙榨出的橙汁,是偏紅的橙色,味道溫和且有層次分明的酸甜度,相當有趣。


在巴西喝了一肚子橙汁,在回國的飛機上,我看了看空姐的小推車,還是忍不住且堅定地說出了那個詞:

「橙汁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zBFI24BMH2_cNUgsAbq.html